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交融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2 . 近年来,“反全球化”趋势有所加强,国际社会呼吁全球治理的新思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形态的一个基本特征。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和渗透度不断加深,为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际经济活动的成本,为各国经济交往提供了便利,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和物质的基础。近20年来,跨国公司为了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推动资本、技术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使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实现更进一步。

——王志彦《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早期的“反全球化”者大多为发达国家的底层弱势群体,如工会组织、人权分子、无政府主义者、环保主义者等,“反全球化”在早期只是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并未上升到政府层面。2016年以来,更多的西方国家主流人群和政治精英加入到“反全球化”阵营中,“反全球化”逐渐上升为政府主导的政策。从“特朗普现象”到法、德等国选战硝烟弥漫,从反对自由贸易到反移民……“反全球化”明显地体现在一些国家的重大决策中。这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的重大挑战与打击,增加全球治理“失序”和“碎片化”的风险。

——王瑞平《对当前西方“反全球化”浪潮的分析》

材料三   面对全球化形势下人类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危机,举世呼唤理性,呼唤全球伦理。但迄今为止,主导世界已有四五百年的西方思想并没有很好地加以解决。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在欧洲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四小龙”无一不是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和而不同、天下和平”,可以化解冲突、维护和平,促进融合与交流。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儒家“忠恕”思想,辅之以“自强不息”精神,有利于构建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分担的环球新秩序。

——周颖南《儒学对经济全球化的经济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性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2016年以来“反全球化”浪潮的新变化并指出其危害。
(3)据材料三,指出儒家思想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就儒学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文化观?
2020-07-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3 . 中外史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给我们呈现了丰富的历史,提供了认识历史的角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光余主编《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从先秦到1949年(见如图。节选)


材料二   麦克.哈特所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光余将书划为“根源篇”、“创新篇”和“维新篇”的依据分别是什么?支出上述书籍的作者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麦克.哈特评选人物排行榜的标准。对比材料一、二说明其选取的中国名人榜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发现中外史家的研究有哪规律?
2020-04-1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2021-09-09更新 | 1301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栟茶高级中学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发展中,并存着分化和统一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不同思想间的融合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既是思想发展本身的内在规律使然,也和政治因素有重要的关联。例如荀子,他认为诸子等各有所见,但每个人反而都被自身的所见蒙蔽,因此不能见到别人之所见。譬如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却吸收庄子和道家的天论,而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另如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用拼凑式的做法把各家思想综合起来。杂家的作品并不是出于学者的设计,而是政治家的安排,贵族们搜集整理各家各派的思想,以备不时之需。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的这些趋势,为汉初的思想融合以及意识形态的最终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王博《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战国时期的思想发展的趋势写一篇小论文,并从成因和影响两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300字左右)
2020-12-09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孔子主张“保守”,那么先秦诸子不“保守”的就极少了。如果说到“消极”,孔孟大儒的消极因素更多。如果说到“专制”,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都符合。这说明
A.思想一统趋势已经出现B.固化价值判断影响历史理解
C.诸子百家互相交流借鉴D.专制集权理论适应政治需要
2021-01-05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战国时期在郡县之外仍设有封君,封君拥有大小不同封邑,有征收赋税及其它特权。但在其封邑之内,必须接受国君命令,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到封邑,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分封制度重新恢复B.国君封君权力相互制约
C.中央集权趋势明显加强D.地方监察制度逐步确立
9 . 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的《吕氏春秋》被后世视为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尊崇道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一套治国方略。杂家的出现实质上反映了
A.政治走向统一的趋势B.政府重视文化的态度
C.思想相互融合的景象D.经济实现转型的现实
10 . 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
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
2018-01-03更新 | 567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