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李白有诗,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指该帝王在位期间(     
A.实行内外服制B.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C.推行封邦建国D.积极推崇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秦朝郡县制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得世袭
2021-01-07更新 | 300次组卷 | 78卷引用:2010年广东湛江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这一变化
A.强化了封建等级秩序B.标志着血缘关系退出历史舞台
C.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成为国家开疆拓土的重要手段
2022-01-15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如赵伯雄先生所害,文献及金文材料表明,周王拥有对“天下”的统治权。这种统治权是至高无止的,至少在名义上,普天之下谁都得承认天子的至尊地位。因此西周是拥有主权的政治实体。然而西周这种对关下的最高统治权仅行使到邦君这一层次(各邦的最高统治层),并不贯彻到社会结构的末端,所以这种统治权事实上有一部分被分割了,由天子分别授予了庶邦的邦君。所谓“授民授疆土”就是指这种统治权由天子到邦君的转移。而邦君一旦被赋予这种统治权,在领地之内就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事实上,邦君就是国家主权在这块领地上的体现者。这种情况可称作“主权的分散性”。一方面,存在着某种统治天下的最高权力;另一方面,这种最高权力又事实上被分割。孙曜先生则指出诸侯内部诸侯之于卿大夫也是同样情形:“盖世族于其封域以内,固俨然君也。其家臣及私属心目中,只知有家主,而不知有国君。”

——李若晖《郡县制时代一一由权力建构与社会控制论秦至清的社会性质》

材料二   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王朝统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将广阔的因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一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恢复了社会经济D.根除了地方割据
2022-02-2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察举制D.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春秋中后期,晋、楚、秦等国相继开始推行县制。晋国县制尤为发达,卿大夫都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春秋中后期,县制的推行
A.冲击了传统政治秩序B.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9 .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把郡县制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制度推行于全国,并规定以都辖县。这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且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历代帝王将秦始皇作为了榜样B.秦代有效控制地方方式为后世沿用
C.郡县制的确立改变了历史进程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间的矛盾尖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