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新皇帝废除东方六国的制度,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
A.颁行“推恩令”B.创立皇帝制
C.设立三公九卿D.推行郡县制
2022-02-23更新 | 231次组卷 | 26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018-02-02更新 | 1527次组卷 | 7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此制度的实行,使中国的国家形态逐步脱离‘(夏商周)古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转向单一的中央集权模式。”材料中的“此制度”(  )
A.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
B.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各项工作
C.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D.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秦朝郡级行政机关由郡守主持全都政务,但郡守必须上承中央政令。同时,每个郡设有郡尉,负责军事与治安:设郡监,负责监察。这表明秦朝(     
A.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备B.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巡察
C.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首创郡、县二级行政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柳宗元《封建论》记载:“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材料中“公天下之端”指的是
A.统一车轨B.郡县制度C.内外服制D.郡国并行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
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2016-12-13更新 | 1659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行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秦始皇是设置郡县的首倡者
C.国家统一是实行郡县制的前提条件D.郡县制催生出专制集权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柳宗元对秦制给予高度评价:“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与这一评价相对应的史实是
A.确立皇帝制度B.车同轨书同文C.废分封设郡县D.修筑万里长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盖自汉以下之人,莫不谓秦以孤立而亡。不知秦之亡,不封建亡,封建亦亡;而封建之废,固自周衰之日而不自于秦也……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zuo)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日多于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以为如此,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摘编自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概括顾炎武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观点。
(2)依顾炎武之意,能否挽救晚清政局,实现“厚民生,强国势”,并说明你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并为后世沿用,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其前身为秦国的县郡制B.地方县制从秦朝开始实行
C.西汉继承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但又有所损益变化D.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