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秦朝的九卿有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宫廷警卫的郎中令,宫门屯卫的卫尉,掌御用车马的太仆,掌刑法的廷尉和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生活供应的少府等。这表明秦朝
A.皇帝制度最终确立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具有家国一体观念D.形成分层管理的中央体系
2 . 中国自秦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发与管理,关于秦代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史实,下列概念与描述正确的是
A.“灵渠”--西南地区归入中央管辖B.“亭”-一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
C.“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D.“朔方”一-招募内地十万人移居于此
3 . 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有学者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也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下列制度中最能制约皇权的是
A.秦汉的宰相制B.古代的监察体制
C.九品中正制D.明清的内阁制
5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朝议有廷议和集议的区别。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帝口头提出,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秦和汉初的朝议制度
A.蕴含制约君权的有利因素B.体现了政治决策的复杂多变
C.扩大了相权造成皇权旁落D.实现了监督皇权和君臣共治
6 . 秦始皇二十八年琅琊台刻石中,具有“列侯”“伦侯”等非分封下爵位的王离、赵亥等,置于“丞相”隗状、王绾等前面。这说明秦代
A.分封制依然残存B.实行武人政治
C.官员选拔程序严格D.中央官制未成形
2020-11-12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秦朝丞相李斯指出“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汉人班彪也认为秦汉以后是“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两人均强调
A.国家统一十分重要B.君权集中源于郡县制
C.君主应当以法治国D.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
8 . 秦朝御史大夫作为御史府的最高长官,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合法”,不仅可以代表皇帝纠劾内外百官,而且可以司察丞相合法,弹劾丞相。秦始皇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迁其位。这说明秦御史大夫
A.负责郡县两级官员监察B.成为皇权专制的工具
C.承担中央日常监察工作D.位高而且权重于丞相
9 . “秦兼天下,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这表明秦朝
A.政治管理体系严密B.行政效率得以提高
C.地方割据隐患消除D.等级制度日趋固化
10 .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 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据此可知,在秦朝
A.君主专制制度创立B.三省彼此牵制监督
C.“三公"分工明确D.地方自主权力过大
2020-06-12更新 | 1259次组卷 | 32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