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辨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

——摘编自《汉书》等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
2022-03-29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 . 西汉的强盛
背景: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________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
2023-08-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4课知识清单填空
3 . 郡国并行制
(1)郡国并行制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影响如何?
2021-11-1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4 .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019-01-30更新 | 8212次组卷 | 109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新课标1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此时,大臣们的章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先送尚书台。汉武帝又选用一些出身卑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给侍中、常侍等头衔,允许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113)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这一举措有何政治意义?
(3)材料三中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3-03-29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02年,刘邦受诸侯王推戴做了皇帝。西汉政府在法律制度上多承袭秦制,但政治体制却实行与秦朝不同的郡国并行制。当时经济凋敝,政权力量相对薄弱,北方强族匈奴又经常侵略。多年的战乱,使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并且部分地方势力较大。

——摘编自李阳《浅析西汉封邦建国的原因》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之后,厉行中央集权……特别是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把王国的领地割裂成许多侯国,达到了不事声张而削藩的目的。此外,汉武帝还以“左官律”“阿党法”等立法手段,从对人才资源的控制上,堵塞了诸侯王国势力坐大的通道。

——摘编自刘丸、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实施“郡国并行”体制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被冒顿单于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虽然此役最终得以解困,但是匈奴强大而精良的骑兵使得汉统治者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草原文化背景下精心培育的远途快速骑乘军马面前,汉代国马成为不堪一击的劣马。汉景帝时期,在秦代国家牧苑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大批培养国马。汉武帝即位后,以“天马”为蓝本的西域名马、乌孙马、大宛马随之被引入进来,国马的种群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汉军的移动能力随之增长,使得其突破长城的保守型防御而北上西进,构建了汉帝国的幅员辽阔。

——摘编自尚永琪《国马资源谱系演进与汉唐气象的生成》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西汉与匈奴的三次大战简表

公元前127匈奴南进,汉派将军卫青击匈奴汉收复河南地
公元前121汉派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公元前119匈奴南进,杀掠无度。汉以卫青、霍去病出征汉大破匈奴军,匈奴北徙漠北

——摘自《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根据材料一,总结汉代改良国马谱系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国马谱系改良的影响。
8 . 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大趋势。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纪》

材料三(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班固《汉书·高五王传》

材料四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2)为解决材料二的问题,秦朝实行郡县制,请简要概括郡县制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汉初“大封同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此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汉武帝针对王国问题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9 . 认真阅读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实力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的统治权,并进行有效的经营。

——摘编自《汉武帝对西北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

材料二   通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武帝先后收复了河南地、河西走廊等地区,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长期威胁。西汉加强了边塞建设,构建了多层次性的防御体系。朝廷还组织屯田和徙民实边,调发数万人至西北挖渠引水,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设置使者、校尉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西汉经营西北的方针为以后历代政权开发边疆提供了基本模式。

——摘编自《论汉武帝时期的西北开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开发西北的措施及影响。
2021-12-01更新 | 169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秦孤立亡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班固《汉书·高五王传》

材料二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三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的教训,采用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

——摘编自威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汉初“大封同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面对王国问题采取的对策及其作用。
(3)据材料三,分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的原因。综上所述,西汉统治者调整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