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子弟,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大一统”局面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维护“大一统”的举措。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从“天人合类”的逻辑推导出发,详细地论证了“三纲五常”是怎样由“天道”演变为“人道”的道德来源。通过以“天道”释“人道”、以阴阳定尊卑、以五行说人伦,董仲舒不仅将封建社会道德神秘化,而且还赋予了封建社会道德以神圣的权威性。

——摘编自邹顺康《董仲舒“三纲五常”思想评析》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三纲五常”乃“中国之大教”,并认为西方国家也有类似的纲常伦理。他认为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摘编自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   随着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自由平等的观念取代臣服尊长的意识”,这是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历史现象。然而面对尚未彻底破除的君权至上观念,以及一系列张勋复辟、康有为尊崇孔教的闹剧,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并未受到经济和政治变革的触动,尊孔尚儒仍是传统文化中道德的化身。为此陈独秀撰文称:“今所讨论者……非但孔教可否定人宪法问题,乃孔教是否适宜于国民教育精神之根本问题。”在陈独秀、李大钊等看来,要实现国民思想“最后之觉悟”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发动一场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的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运动。

——摘编自邵常岁《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三纲五常”学说提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维护传统“三纲五常”学说的出发点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政治思想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矛头指向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历史必然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军。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具体如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仅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020-09-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高祖刘邦“令民铸钱”,揭开了西汉民间自由铸币的序幕。民间新铸钱与仍在市场流通的秦半两钱名义上的重量都是十二铢,但新铸钱实际只有三铢,一时间私销、改铸风起,币值大幅度下跌。虽历经文帝、景帝着力改革,但效果不彰。武帝时前后推行数次改革,甚至以皮币作为敛财的工具。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下令“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至此,五铢钱成为汉代法定货币,至王莽改制前而大变化。

——摘编自周艳常《试论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货币制度的变化并分析汉武帝推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西汉货币制度的变革。
2024-02-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酝酿于先秦时期的大一统思想,至秦统一,已经转化为现实,大一统思想也体现在边疆治理思想上。源自《公羊传》的“王者无外”思想因董仲舒的推崇受到汉武帝重视,使其破除“夷夏之防”观念,把生活于边疆的民族纳入王化的范围。

两汉在西北方累年作战,为妥善安置“四夷”,先后设置安定、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张掖等属国,此后属国制度逐渐从西北边塞扩展至东北、西南方向。属国对归附民族进行集中管理,保留其原有的社会组织,这些属国至东汉时期已陆续郡县化。此外,针对西域与东北的边疆实际情况,两汉时期设置了西域都护、长使、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以及使匈奴中郎将等特定的边疆管理机构和职官。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实践经验与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汉代的边疆治理政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战国时代, 百家并起,而秦是用商鞅而强国,用李斯而得天下的。秦始皇又力主任法为治,这时候,法家之学,自然盛行。在汉初,最急切的要求,便是休养生息,黄老清静无为之学,当然要见重于时。所以虽有一个叔孙通,制朝仪,定法律,然而只是个庙堂上的事,至于政治主义,则自萧何、曹参,以至于文帝、景帝,都是一贯的。...武帝是个好大喜功之主,什么兴辟雍、行巡守封禅等,在他都是不惮劳费的。于是儒家之学,就于此时兴起了。..武帝既听董仲舒的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又听公孙弘的话专为通五经的博士置弟子。于是在教育、选举两途,儒家都占了优胜的位置。于是“一经说至百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儒家之学遂臻于极盛了。

——摘编自 吕思勉《中国通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一角度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有学者评述汉武帝,在思想层面尊崇儒家,在管理国家的操作层面上仍执行法家的势、术、法那一套。据此,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贯彻不力B.迎合大一统需要的思想得以重用
C.汉武帝倡导的“有为”政策已实施D.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存在着弊端
2018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对董仲舒思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