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妢免。

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置五经博士。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冬,初算商车(车船使用税)。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摘编自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公元前89年)癸巳,禅石闾(在石闾山祭祀地神),见群臣,上(汉武帝)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臣光(司马光)曰:“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结合材料一中的具体信息,说明其对研究汉代国家治理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运用史料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以下为该次大发现的部分出土文物。

木牍和竹简

木牍约50枚,有“贾皆没入所不占(意为没收商人隐瞒不报的财产)”“皆益加朱(此处指五铢钱)十钱以均之(指调节物价)”等字样
竹简736支,大致分为八部医书(其中除《五色脉脏论》外其余都没有书名)和一部律令(《尺简》)

漆器

木胎漆器380多件,有耳杯、盘、盂、俑等,人体经穴俑身上刻有纵横复杂的经络线,并刻有圆点标示穴位陶胎漆器有鼎、罐等
竹木器有梳、勺、白、苛、织机模型、房屋模型等,其中织机4件,这是前所未见的蜀锦提花机模型

陶器

陶器130多件,可分为无釉陶和釉陶两大类。除模型外,均为轮制,总体制作精良

货币

钱币有“半两”和“五铢”等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该墓葬对研究西汉社会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3-09-3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张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始皇廿六年嵌铜诏版铁权(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里耶秦简(部分)(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铭文:“让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文字:“迁陵洞庭郡”

材料三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四   武帝时,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汉武帝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
4 . 文献记载,汉武帝末年,赵过在国家公田及居延(今属内蒙古)一带推广新的耕作法,“是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下图所示为位于陕北的绥德县出土的东汉中期王得元墓画像石上的画面(局部)。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汉代(     )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普及
B.生产工具出现重大改进
C.边疆农业开发有所发展
D.自耕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023-04-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此时,大臣们的章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先送尚书台。汉武帝又选用一些出身卑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给侍中、常侍等头衔,允许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史料二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这一举措有何政治意义?
2022-10-0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新长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汉代文献史料节选,这些史料可以印证(     
史料出处
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盐铁论》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后汉书·仲长统传》
A.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B.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
C.豪强士族专权的危害性D.推行“推恩令”的必然性

7 . 材料   (汉武帝诏)“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汉书·西域传》

1.作为史料,材料五能对上述哪则史料观点提供证据支持?说明理由。
2.基于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对汉武帝评价的争议?
2023-11-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两汉史书中手工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内容出处
“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满足指标),不合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桓宽《盐铁论》
“山阳铁官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经历郡国十九,杀东郡太守、汝南都尉。”(山阳、东郡、汝南皆为郡县名称)班固《汉书》
“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粗劣),贾(通“价”)或强令民卖买之。”司马迁《史记》
上述史料主要反映了汉代(     
A.垄断性经营破坏平等竞争机制B.官营经济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
C.官营手工业经营管理亟需调整D.私营手工业发展缺乏良好环境
9 .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王子今著《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材料二   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召贤良、文学赴京师,“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分别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的经济措施。
10 .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王子今著《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在经济上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的措施对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何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