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西汉武帝时期修筑的居延边塞烽燧防御设施,到东汉中后期,逐渐失去其功能和作用(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缘于(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B.刺史制度的实施
C.地方治理政策改变D.地方豪强的崛起
2024-01-23更新 | 37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末年为了对抗农民起义,出现了许多“坞堡”。坞堡是豪强地主以血缘和地域为载体,以宗族与乡里为纽带而形成的武装组织,且耕且战,自保自存。这一组织( )
A.是政府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B.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素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汉哀帝时,丞相孔光和大司农何武等人提出:“诸王、列侯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及公主名田县道,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无得过三十顷。……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诸名田、畜、奴婢过品,皆没入县官”此举旨在(     
A.确保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防止豪强地主侵吞土地
C.维护世家大族既得利益D.限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时期,诸多地方宗族组织成员通过服膺儒学,与国家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由通经而以察举征辟进入官僚队伍,实现了宗族势力的官僚化、士族化。据此推知,东汉宗族势力的发展(     
A.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B.影响了魏晋时期的政治生态
C.规范了地方基层治理D.促进了儒家学说的广泛传播
2024-04-07更新 | 29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汉时,每个编户农民在役龄期内,必须承担两年兵役,一年参加地方部队,称为“正卒”;一年到京师宿卫或边地戍守,称为“卫士”或“戍卒”。到了东汉,正卒之役和卫士之役兵员缩减,戍卒之役被募兵、刑徒兵和附属少数民族兵所取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B.政府财政收入下降
C.统治者轻徭薄赋理念D.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两汉时期,豪族势力逐渐在乡里社会发展起来。《汉书》记载:“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后汉书》记载:“(陈球)迁南阳太守,以纠举豪右,为势家所谤,征诣廷尉抵罪。”“(李通)世以货殖著姓……为闾里雄。”“汉承战国余烈,多豪猾之民。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桀健者则雄张间里。”据此可知(     
A.宗族势力与观念冲击乡里秩序B.刺史制度针对地方豪强而设立
C.六国势力与意识威胁统治秩序D.豪强势力直接导致两汉的衰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如图漫画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某一历史现象,其影响是(     

A.东汉时期地方势力威胁中央B.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时期,水利灌溉主要依赖官府统一兴修的水利工程。到了东汉,民间兴修的陂塘、井灌等水利设施遍布南北各地。这一变化源于(     
A.田庄经济的发展B.政府组织能力提高C.南方地区的开发D.个体农耕普遍存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东汉官吏诈病现象是东汉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诈病期间官吏们拥有一种“病人”身份,在行政程序上他们能够合理地拒绝进入或退出官僚队伍。如表是有记录的东汉“诈病官员”人数统计,表格数据体现了(     
时期“诈病官员”人数任职区域“诈病官员”人数
东汉前期(光武至和帝)30地方44
东汉后期(殇帝至献帝)91中央84
(注:部分官员任中央官与地方官期间均出现诈病现象)
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统治者清除政治的异己势力
C.儒家学者的消极避世D.黄老之学影响士人价值取向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据此可推知,东汉时期该地区
A.存在大量戍边军民B.生产方式受中原影响
C.耕作方式日益完善D.农耕经济占优势地位
2021-11-09更新 | 1095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福建历史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