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某学者认为,秦始皇与汉武帝有类似之处,都是儒家和法家的结合。秦始皇崇尚“严刑峻法”,但也利用儒家理念辅治;汉武帝以孔子为宗师,却用管子、商鞅的法家思想佐治。该学者认为,两者的做法(     
A.挑起了礼治与法治的争论B.形似而实质矛盾
C.都推动了律令儒家化进程D.具有内在一致性
2023-02-2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皇帝的支持下编撰《汉书》。他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先秦以来各种图书分为六大部类,即“六略”。第一类是最重要的典籍,其中按重要性又分为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和小学等。《汉书·艺文志》的书目分类及排列显示出(     
A.统治者提倡文化多元B.史书编撰已被官方垄断
C.儒家思想影响力巨大D.文化交流推动思想活跃
2023-02-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有学者认为,“大一统”观念包含空间与疆域拓展的意蕴,也强调军事扩张行动必须具备道德合法性。借此昭示“大一统”与“大统一”之差异,界分“王道”与“霸道”之别,据此秦朝只可被视为“大统一”,而西汉则应称为“大一统”。据此西汉被视为“大一统”的主要原因是(     
A.整合广大疆域实现了统一目标B.推行儒学教化形成文化认同
C.废除了地方实行的郡国并行制D.汉承秦制的基础上巩固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在长安设太学,学习内容是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太学每年进行一次考试,熟练掌握一部以上经典的博士弟子,即可被授予官职。这说明当时(       
A.选官方式多样化B.儒学内容神圣化
C.儒学教育官方化D.私学教育世俗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伸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

材料二:隋唐儒学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与佛道二教的相互冲突、纷争过程中被统治者自觉加以复兴的。佛道与儒学的撞击也使儒学发生着某种新的变化,即儒学不得不吸收释、道的思想因素来建构新的儒学体系。隋末,大儒王通讲学于“河洛之间”,对于弘扬儒学不遗余力,但他并没有否定佛道二教的作用,并首次明确提出“三教合一”的思想。唐代大儒韩愈积极反佛,但其道统说与佛教的祖统说相类似。另一大儒柳宗元公开主张以儒学为主,吸取佛教中有价值的东西。与此同时,儒学与道教也发生着同样的关系,只是儒学与道教之间的冲突要少得多。

——摘编自赵行良《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辩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至隋唐儒学发展的趋势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学地位变化的看法。
6 . 某高一同学在复习时制作了如下简表,该表格的主题应为(     
时间简况
两汉儒学成为正统
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佛、道冲击
隋唐三教并行
两宋理学兴起
元明清程朱理学受官方尊崇

A.中国古代的制度变化与创新B.汉代以来主流思想的演变
C.魏晋至隋唐思想文化新成就D.儒学思想正逐渐走向衰落
2023-02-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汉武帝时设置太学,教授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到西汉末期,太学拥有超过三万名学生,就读太学成为当时一条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径。这反映了汉代(     
A.儒学的地位上升B.重视学术研究
C.统治者以文治国D.注重官员选拔
2023-02-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史记》记载:舜“父顽,母嚣(yin,奸诈),弟傲”,舜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舜因此得到尧的重用。这一记载表明(     
A.孝道传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B.史学编撰以社会教化为主旨
C.尧舜政治理念适应现实需要D.作者以史鉴今倡导政治伦理
2023-02-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 ·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如下:

据此判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是(     
A.以社会地位见高下B.以个人私德为依据
C.以儒家伦理为标准D.以朝代兴替排先后
2023-01-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线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史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1)根据材料已概述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的原因。
2023-01-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