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汉武帝时期,将铸币、煮盐、冶铁的权力收归朝廷;把原来因路远而运价高、损耗大的贡品,设官经理,运到缺货地高价出售,得钱归官;在京师设官,对一些货物实行贱买贵卖。此外,汉武帝还下令对商人和高利贷者加重征收财产税,责令商人自报财产,自报财产不实者,罚戍边两年,财物没收。汉武帝的这些措施(     
A.增强了危机化解能力B.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C.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D.扭转了经济凋敝困境
2024-04-08更新 | 315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福建卷0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 . 西汉初年,诸侯王国仿照中央官制设立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 后来,少府却与廷尉、宗正等一并被罢黜。这一变革意在(     
A.解决政府财政危机B.完善三公九卿体制
C.削减地方王侯势力D.精简国家政府机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初宰相以功臣、军人居多,“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如萧何、曹参、王陵等,汉武帝以公孙弘为相,开始以布衣儒术拜相封侯。这一变化(     
A.根源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B.有利于官方意识形态的重塑
C.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D.冲击了传统的四民社会结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竞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复株累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

——班固《汉书·匈奴传》

初,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帝见(昭君)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范晔《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根据材料,概括能确认的昭君出塞这一史实的有关信息,并据此指出利用文史料研究历史应注意的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初年,游侠势力渗透到各个领域,一些游侠世家,勾结地方官,横行乡里,“人皆避之”。而汉武帝时期,游侠温恭谨信,大有君子退让之风。导致游侠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B.政府加强对经济统制
C.国家治国理念的改变D.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2024-03-04更新 | 210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到达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的大夏国,他在当地见到了产于四川地区的竹杖、蜀布等特产,得知这些特产是从大夏东南的身毒国(古印度)贩运而来,于是向汉武帝提出从蜀地经身毒通大夏的探险计划。据此可推知当时(     
A.北方匈奴威胁尚未解除B.四川地区是丝织业中心
C.海上丝路已经初具规模D.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治理
2024-03-01更新 | 159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秦汉之际有三场重要的政治论辩:第一场发生在秦统一天下后的政权构造过程中,以封建、郡县之辩为中心;第二场发生在八年之后,由封建、郡县之辩引发,以政治权力统合社会性意识形态权力为中心,但未成功;第三场是汉武帝即位之初与董仲舒的政治对话。这些论辩(     
A.表明儒家大一统思想被成功实践B.有助于实现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C.说明秦汉时期思想控制较为宽松D.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性大一统理念
2024-02-25更新 | 225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8 . 西汉时期的人才选拔,除少数人物获得民间舆论支持而入仕外,其主要途径还是通经入仕。而至东汉,通过乡论入仕成为普遍现象。这一变化反映出东汉时期(     
A.官员的选拔渠道进一步拓宽B.社会阶层壁垒已被打破
C.乡里清议成为选官主要依据D.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增强
9 . 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这一变化缘于(     
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秦朝政治经济制度消亡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2024-01-23更新 | 334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周公形象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献记载中有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某研究小组在探究周公形象时用到的一组材料。据材料回答问题。
周朝时期禽簋(现存的青铜器)载:(成)王伐(盖)侯(意指东征),周公谋(出谋划策)。
春秋时期《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周公为太宰”。
战国时期《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
汉朝贾谊在《新书·礼容下》评价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表格中战国前后周公形象的变化,并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4-01-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