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4 道试题
1 . 下图关于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中原与西域的物种交流情况,它反映了(     

A.西域已经纳入中国疆域B.中原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C.当时推行开明民族政策D.丝绸成为市场主要媒介
2024-04-27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初在“毋烦民,欲为省”的观念指导下多以“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地方三老”,他们有着深厚的宗族背景,广泛参与乡村事务管理。武帝至宣宗时期,三老虽仍受尊宠,但乡间管理权力被剥夺,拥有较少乡间势力背景的啬夫才是国家控制乡间的最根本官吏。三老制的变迁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汉代基层治理体制健全
C.汉代治国思想的变化D.汉代乡间宗族势力瓦解
2024-04-27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汉书•食货志》载,武帝时,在京城设立大司农“垄天下之货物”,贱买贵卖;因“富商大贾,冶铸鬻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汉武帝派人督办盐铁事务,在产盐地置盐官,产铁地置铁官。这体现出汉武帝时期(       
A.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B.商人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C.商业资本集聚效应比较显著D.民生问题受到官府重视
2024-04-20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商业发展,固定的贸易场所逐渐出现。这改变了原来商人在野外谋取利润的现象。由于商人的频繁往来和商业运输的发达,一批作为手工业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的工商业城市勃然兴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风气逐渐向整个社会渗透,大量的人不避“关梁之难,盗贼之危”交流曰方物产,其中一部分人还参加政治活动,从而产生由大中小商人组成的独立商人阶层。

——摘编自熊林《浅谈春狄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滥。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断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管。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材料三   为了实现文化的统一、汉朝儒生们提出“德教”的主张。贾谊和董仲舒分别对“德教”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贾谊的方案可以称为“以礼为治”。他建议汉朝仿照西周,尽快“制礼作乐”,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套儒家制度,用这套制度约束百姓的行为,“使民日迁善远罪”,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董仲舒则主张“教化”必须由“圣人”主持,圣人奉天命来到人间作天子,这种圣人加天子的角色就是“王者”;王者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地推行教化,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汉武帝即位后,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陈苏镇《秦汉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演进》

材料四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问题。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获取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通过修筑边塞,派兵戍守,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

——摘编自郑承燕《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规范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及主要目的。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西汉时期东西部风俗差异是如何消弭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
2024-04-09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时期,国家的政治中心在关中的长安,而文化中心在齐鲁及其周边地区,当时关中地区的世族主要来自齐鲁地区,他们在学术文化上也直接仰承齐鲁经学。这一现象(     )
A.根源于齐鲁地区经济繁荣B.说明政局变动利于文化传承
C.受到西汉文化政策的影响D.反映世族迁徙促进文化发展
2024-04-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西汉中期,郡专设督邮一职,负责对所属县的巡视,负有考课殿最(考核等级)之职,所谓“分明善恶于外”。至东汉,形成“郡监县有五部,部有督邮掾,以察诸县”的局面。这些做法(       

A.促进了政令畅通B.冲击了中央集权
C.保证了吏治清明D.结束了郡国并行
2024-03-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汉武帝时期部分重要历史人物活动事迹

重要活动资料来源
汉武帝发使十余辈至宛西诸外国,求奇物,因风览以伐宛之威德。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

《史记·大宛列传》

李广利(汉武帝时大将)伐大宛时,“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厖宛城中新得秦(汉)人,知穿井”。

《史记·大宛列传》


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涂林,安石榴也”“使外国,得胡豆”。《齐民要术》


“孝武(汉武帝)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书·西域传》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下表是汉文帝到汉武帝时期出身于法吏的官员所占比率统计表。据此可知,汉朝(       

文帝时期

景帝时期

武帝初期

武帝中期

武帝后期

三公九卿(%)

33

25

24

26

34

郡守(%)

10

38

19

38

50

王国相(%)

0

9

0

17

0

合计(%)

21

23

20

30

40

A.承袭秦制,有所损益B.以法治国,任用酷吏
C.尊崇儒术,与民休息D.郡国并行,王国自重
2024-03-21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汉昭帝时期。霍光组织了一场有关经济政策的大辩论,史称盐铁会议、贤良文学在盐铁会议中说道:‘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这表明贤良文学(     
A.仍然秉持传统重本轻末的观念B.对汉武帝经济政策的全盘否定
C.仅从道德层面反思了盐铁政策D.完全忽略了工商业的积极作用
10 . 根据下表可知,西汉初以来选官制度演变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名称

时间

选官方式

郎吏

西汉初

任子,指官秩在二千石以上、任职满三年者,可保举子弟一人为郎

赀选,具备一定家资可为郎

察举制

“文景之治”时

汉文帝下诏令地方郡国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命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称“举孝廉”

汉武帝之后

科目逐渐增多,制度逐步完善

A.为汉武帝大一统储备大量的优秀官吏
B.杜绝了世家大族对选官的控制和参选
C.注重官员的道德修养,避免了吏治腐败
D.有利于拓宽选拔范围和提高官员素质
2024-03-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