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1 . 在两汉时期,皇帝赐民以爵的措施在即位、元服、立皇后、立皇太子或者瑞兆降临时实施。如朝廷立皇太子时,仅对继承父位的男子即民户的嫡子进行爵位的赏封。由此可知,赐民以爵旨在(       
A.昭示皇恩浩荡B.规范社会秩序C.完善官僚政治D.强化基层治理
2024-04-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七)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2 . 在汉代乐府诗《羽林郎》中,民女胡姬可以“春日独当垆”,奴仆冯子都可以食用“金盘脍鲤鱼”,卖酒与食肉的行为就这样自然地发生在了街头巷尾。这一描述折射出当时(       
A.封建盛世的极度辉煌B.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
C.汉代高贵饮食平民化D.农渔生产技术的进步
2024-04-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图是江苏省铜山县洪楼汉墓出土的画像石(部分)。画像石的上层为迎宾人物图,下层右侧刻墓主人及其家人坐在殿堂上观赏杂耍,左侧屋内有几个妇女正在编织劳作。画像石上不仅人物众多,形象准确,而且表情动态、身体姿势也各有特点。据此判断,以上史料能够用于佐证(     

A.庄园生活的丰富B.社会矛盾的激化C.科技成就的突出D.政治危机的到来
2024-04-1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战国秦汉时期的交换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由民小农和依附性佃农,学者李根蟠的《汉魏之际社会变迁略论》一文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城市交换经济尽管相当发达,但仍然没有脱离自然经济的范畴,它的基础是封建地主制下的小农经济。学者何兹全的《战国秦汉时代的交换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由民小农和依附性佃农》一文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城市和城市交换经济十分发达和繁荣。城市交换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主导的和支配的地位。整个社会的走向、发展规律,是在城市交换经济的主导和支配下向前走动的。

——摘编自何兹全《战国秦汉时代的交换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由民小农和依附性佃农》

针对材料中的观点,赞同、反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均可,也可以任选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清楚,史论结合,逻辑合理等)
2024-04-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为文献中记载的汉代皇帝的一些做法。它反映出当时经学(     
文献记载内容
《汉书·宣帝纪》(宣帝下诏)传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其令郡国举孝弟,有仁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
《汉书·杜周传》(成帝在对策时说)天地之道何贵?王者之法何如?“六经”之义何上?人之行何先?取人之术何以?当世之治何务?各以经对。
《后汉书·光武帝纪》《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汉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
A.成为朝廷处理政事基本依据B.在统治者的异化宣传中趋于僵化
C.逐渐罢黜其他思想成为正统D.被作为处理社会事务的法律规范
2024-03-30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图出自东汉画像砖,左侧为可装“黍粟万石”的粮仓。右上方停放了满载粮食的“柴车”,两辕之间有牛轭,车上是农民刚刚缴来的地租,等待过量入仓。中间的下方四个“小人”在协作装粮食,上面二人,穿长袍,戴高冠,身体肥腴。该画像石可用于研究当时(     

A.租庸调制实施情况B.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民生活稳定与否D.农业庄园的生产关系
2024-03-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东汉后期,累世公卿的门阀大族实力强大,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等,他们的“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同时,宦官集团也“任人及子弟为官”“父兄子弟皆为公卿列校,牧守令长,布满天下”。这一状况(     
A.导致了宦官专权的产生B.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
C.加剧了统治集团的矛盾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4-03-27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遂宁市、眉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如图是东汉“制车轮画像石”。该画像可以研究当时(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铁犁和牛耕技术的发展水平
C.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D.手工业工具制作与劳作状况
2024-03-2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东汉中期,羌人大起义后,朝堂出现了“弃凉之议”。当时“公卿师尹咸欲捐弃凉州,却保三辅”,并指出凉州为“不毛之地”,羌民为“不使之民”,“果破凉州,祸乱至今”;而以王符为代表的部分士大夫则以“地不可无边,无边亡国”“王者无外”等理由反对。东汉“弃凉之议”在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边疆危机的日益加剧B.传统夷夏观影响国家政策
C.中央政府权威的式微D.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衰退
2024-03-2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进贤冠在东汉时期被正式载入舆服制度(车舆冠服与各种仪仗的制度)。据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画像砖上的文官人物于正式场合多穿戴进贤冠服,下图分别描绘的是秋收时节文官征税和文官监督放粮的情形。这主要表明东汉(       

A.规范的行政流程B.森严的等级秩序C.官服的标识功能D.完备的官职体系
2024-03-15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