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曾入选全国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迄今出土文物一万余件,以下是其中部分文物:

◇木牍约200版,竹简约5000枚,包括《论语》《易经》《礼记》《孝经》《诗经》《春秋》等。还有一封刘贺给对汉宣帝的信,用语恭敬,表示自己愿为人臣。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镜匣背面彩绘漆书孔子及其弟子画传,这也是目前已知最早孔子形像。
◇水稻、粟、大麻、甜瓜、梅等植物遗存;还有来自青藏东部边缘地带的虫草。
◇种类繁多的金器就有478件,重量约115公斤;金饼上有“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字样;约200万枚十余吨五铢铜钱,堆高1.35米。
◇玉器500余件,多为和田玉,雕刻工艺精湛。其中刘贺玉印被有的学者解读为“鸱钮”或“鹰纽”,是猛禽象征,表达效忠朝廷、做国之屏藩之态度。
◇各种金银技法加工的车马器,包括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文物所反映的西汉时期的社会状况。
(2)海昏侯刘贺做过皇帝,在位27天。史载因其荒淫不孝、失帝王礼仪、罪过千余,最终被废为庶人。据以上考古发现,你是否认同上述记载?说明理由。
2 . 霸陵之谜

202112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确认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刘恒之陵墓——霸陵,破解了千年来关于霸陵位置的争议。

(一)汉文帝其人
(1)《汉书·外戚传》中记载,(刘恒)“年八岁立为代王”,建都于晋阳。这反映了汉初地方管理制度为(     
A.刺史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2)据史载,汉文帝首创“赐物存问”,赏赐八、九十岁老人帛絮和酒肉等物品,以示尊重与慰问。这体现了国家治理中的(     
A.官员选拔B.社会教化C.户籍管理D.社会保障
(3)汉文帝与继任者在位期间,尊奉黄老无为思想,轻徭薄赋,经济得以恢复,社会稳定,史称(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二)考古霸陵
(4)根据汉代文献,结合元代记载与明清时的祭祀碑,传统观点认为霸陵位于白鹿原“凤凰嘴”。考古工作者采用地波探测法等科技手段,多次对“凤凰嘴”进行考古调查,未发现任何人工修建或开凿的遗迹。这说明(双选)(     
A.官方史料研究价值较低B.考古发展促进史学进步
C.文献、考古需相互印证D.年代久远的历史不可信

2016年,白鹿原“江村大墓”受到盗扰,为确认保存状况,考古工作者对其及附近的窦皇后陵等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

材料一:“江村大墓”出土陶俑。陶俑数量众多,墓中陪葬品相较其他帝王简朴很多,无奢侈物件。

材料二: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

(5)结合所学,从史料证史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二如何印证汉初的时代特征?
(三)印证霸陵

材料三:“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中司空印”“中司空丞”“仓印”“器府”等官印。

材料四:呈“亚”字形的“江村大墓”与“窦皇后墓”示意图。

材料五:(“江村大墓”)平面为“亚”字形大墓。“亚”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我们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6)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总结“江村大墓”被确认为是霸陵的理由。
2023-04-12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3
3 . 2021年12月,西安市灞桥区江村东侧的一座被称之为“江村大墓”的西汉大型墓葬被盗,后经考古发掘和研究,证实了此大型墓葬为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在以下能够证实墓主人身份的信息中,最为关键的是(     
A《史记》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考古发掘中亦发现江村大墓陪葬物品相对简朴。
B元代文献记载:“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清代陕西巡抚在凤凰嘴立碑,上书“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距凤凰嘴约2公里。
C西汉帝陵实行“同茔异穴”的制度,即皇帝与皇后墓同处一个陵园,但各有墓穴。江村大墓距汉文帝窦皇后陵约800米,两墓四周发现了围墙,构成了一个陵园系统。
D江村大墓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中司空丞”等多枚汉代官署印章。
A.AB.BC.CD.D
2023-02-11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考古工作者对“江村大墓”及附近的窦皇后陵等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江村大墓”出土陶俑。陶俑数量众多,墓中陪葬品相较其他帝王简朴很多,无奢侈物件。


   

材料二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三   印证霸陵


   

材料四   (“江村大墓”)平面为“亚”字形大墓。“亚”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在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1)从史料证史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二对汉初时代特征的印证。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江村大墓”被确认为是霸陵的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记》记载“(汉文帝)治霸……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这使得人们对霸陵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近年对“江村大墓”考古时发现,大墓布局呈现只能有皇室使用的“亞”字形,并出土了车府、中司空印等中央机构的印章以及有典型少数民族特色的金银器。经一系列考古发掘确认,“江村大墓”即是汉文帝霸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历史出现了由多元向一体的发展趋势
②汉初尊奉黄老思想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③中司空、车府等官职都隶属于皇帝掌控的中朝
④考古发现为解决历史争议提供有力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8-16更新 | 920次组卷 | 15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并一海内,在全境推行郡县制,并在县以下普遍建立起乡里制度。汉承秦制,三国又承汉制,从走马楼吴简揭示的孙吴长沙郡临湘侯国(县级)的治理情况看,乡稳定地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承担力役征派、赋税交纳、户籍编制等职能。《汉书·百官公卿表》记“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东观书》记“(东汉)永兴元年,乡三千六百八十二”,两汉时平均每县辖34乡。三国时期,临湘是长沙郡首县,郡仓、监狱等高级别机构皆设于此,潘濬军府也驻扎在附近。当代史家根据出土文物推断孙吴临湘侯国辖12乡,后史家综合利用长沙出土汉吴简牍、六朝石刻等地方档案,以及长沙城考古成果,判断三国孙吴黄武至嘉禾年间临湘侯国共辖平乡、广成乡等11乡更符合历史真相。

——摘编自徐畅《三国孙吴临湘侯国辖乡的数量与名称再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湘阴侯国行政规划上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构成东吴湘阴侯国(县级)行政特点的背景。
7 . 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线上发布陕西省西安市江村大墓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大墓地表无封土,周围的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陶器、铜印等物件。……这些与《史记·孝文本纪》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符。专家确认江村大墓即为霸陵。结合所学推断,“江村大墓墓主”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光武帝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村大墓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群臣遵其遗诏葬于霸陵,但霸陵的具体位置并不确定。

元代学者骆天骧在《类编长安志》认为:“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这个说法一直被后世沿用。但是,2011年考古专家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了其为霸陵的可能。

江村大墓在距离凤凰嘴2000米的地方,考古专家发现了该墓平面为“亚”字形大墓。“亚”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考古专家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下图:


江村大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器和铁器数量较少器较小,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铜印章刻有“车府”“器府”“中司空印”等隶书文字,表明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这样的官署、府库大约有100多个,领导这些官署的一定是皇帝级别的墓主人。据此,江村大墓最终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西汉十一座帝陵名位问题全部解决。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1)阅读材料,概括指出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的理由有哪些?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江村大墓印证了汉朝的哪些时代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所示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庖厨图,该画像石出土于河南省密县打虎亭。画中有10个人在忙碌,有人在煮肉,有人在做豆腐。左上方有两个横杆,横杆上面挂满各种肉,地上放有牛头、牛腿。此画像可用于研究当时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民间绘画的写意特征
C.科技发明的实用性D.豪绅贵族的饮食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