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0 道试题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光武(帝)建国伊始即以黄老无为作为治国思想,“议省刑法”“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致力于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光武深知,要真正与民休息,就必须把国家的战争体制转向经济建设体制。《后汉书·光武纪下》曰:“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建武十七年冬,光武宣称:“我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这种浸润黄老无为思想的“柔道”影响到光武的对外政策。光武以“柔”为主的边防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对外战争,从而使东汉精兵简政、休养生息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汉书·刑法志》称:“自建武、永平,民亦新免兵革之祸,人有乐生之虑,与高、惠之间同。”“光武中兴”其实与光武的边防政策密不可分。

——摘编自《东汉初期军制改革与其边防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光武帝在建国初期进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东汉光武帝改革的影响。

2018-05-17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东汉时期某农书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正月命女红趣织布
二月蚕事未起,命缝人浣冬衣,彻夜为袷
三月清明节,治蚕室。谷雨中,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
六月命女红织缣缚
八月凉风戒寒,趣练缣帛,染彩色,擘绵治絮,制新浣故
十月培筑垣墙……可析麻,趣绩布缕
A.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兴盛
B.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发展
C.民间纺织业具有一定规模
D.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代行政系统中,权力由丞相转移至大司马大将军,最后再集中于尚书台。这种改变使
A.行政职能日趋繁琐
B.尚书台成为决策机构
C.专制皇权得以加强
D.丞相权力被逐步分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右列图示文本结构陈述的主题当是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据考古发现,东汉豪强地主墓葬出土中有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这表明
A.地主崇尚奢侈、消费
B.自耕农经济的脆弱
C.田庄经济生存能力强
D.汉代水利经济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权臣、武将相继把持朝政。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是
A.地方势力群雄并起
B.刘氏家族大权旁落
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末年初行州郡县三级制时,一州往往辖有十来个或七八个郡,每郡领十几个县不等。可是到了南北朝后期不少的州只辖一二个郡,一郡只辖二三个或一二个县。有的郡竟无县可领,有的仅存名目。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政府管理不力
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王莽称帝前后七八年间,主要是改制。公元9年,王莽颁行诏书: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公元10年,定五均六莞政策。在长安等六大都市设立五均官,定时评定物价、控制市场供应、办理赊贷、征收山添之税及其他杂税。所谓“六莞”,即由国家专卖盐、铁、酒,专营铸钱,征收山泽生产税,经办五均赊贷。公元12年,王莽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宣告王田制中废。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莽意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里,制礼作乐,讲合《六经》之说。公卿旦入暮出,议论连年不决,不暇省狱讼冤结民之急务。县宰缺者,数年守兼,一切贪残日甚。……郡县赋敛,递相贿赂,……又好变改制度,政令烦多,当奉行者,辄质问乃以从事,前后相乘,愦眊不渫。

——班固《汉书·王莽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指出王莽改制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改制失败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9 . 匡扶汉室,以“柔道”治天下,开创政治新局的帝王是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东汉中后期,宦官发动政变将外戚窦武、太尉陈蕃及其支持者诛杀、禁锢、罢官,事后汉灵帝还重责替受牵连者求情之人,史称“党锢之祸”。这一事件的发生反映了
A.专制皇权膨胀扩张
B.母系宗族观念势微
C.宦官掌握真正权力
D.官僚集团争夺权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