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自汉武帝时代以后,士人数量剧增。一方面,博士弟子的人数从汉武帝时的五十人增至西汉末的三千人,再增至东汉时代的三万人,郡国也开始设立学校;另一方面,私人教授也愈来愈普遍,“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由此可知,两汉时期(     
A.儒学思想影响渐广B.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C.教育体系已趋完备D.士族势力日益强大
2 . 武帝即位之后曾提出:“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受命之符”即符合天意,受天命而立的凭据。而“灾异之变”取决于其统治是否符合天意,符合天意就能避免灾异,呈现祥瑞,达到治平。材料可用于阐释,汉武帝时期(     
A.儒学重现实政治轻人伦道德B.政治制度受到鬼神论影响
C.儒学神学化产生的政治动因D.统治者自省和谨慎的态度
2023-01-25更新 | 751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先秦原始儒学注重双向性伦理,虽有“尊尊”之等级,实无“尊卑”之贵贱;汉代儒生推崇《左传》深于君父之义,以秦制律令体系的“尊卑”取代了《春秋》的“尊尊”。这反映出西汉儒学(     
A.背离了儒家思想传统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完善了纲常伦理体系D.肯定了秦朝的政治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所示是国内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孔子见老子》(部分),其主要出土于山东、陕西、河南、四川和江苏等省。居左的老子双手抱于胸前,拱手向对面手持见面礼“雉”(大雁)的孔子施礼。作为汉代比较流行的画像主题,此类画像石体现出当时(     
A.儒学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地位B.“无为而治”思想的广泛传播
C.民间文化信仰具有多元性特征D.道家倡导谦虚好学、尊老敬贤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5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思想:尊崇儒术,确立____地位。(主流意识形态)—董仲舒
2022-12-2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B.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C.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D.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2022-12-16更新 | 234次组卷 | 30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一大批思想家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D.晚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开始出现,顾炎武、黄宗羲等抨击封建专制,提倡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汉代,《尚书》中的“禹贡”篇被用作治理黄河的参考文献,“洪范”篇被用来预测世事变迁,《春秋》一书被用来作为审判罪犯的标准,而《诗经》则被用来作为谏书。这表明汉代儒学(     
A.注重通经致用B.强调内圣外王C.调和法道思想D.宣扬天人感应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根据已发表的考古材料显示,山东、江苏、陕西三省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其中以山东居多。如图中出土于山东济南的东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拓片局部),刻画了春秋时期两位思想家的一次见面:孔子(左)带领他的弟子问礼于老子(右)。衣袖中伸出大雁头的人像正是孔子,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大雁是孔子送给老子的见面礼(注: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节,称为“贽礼”,禽鸟为初见尊长时所送的礼品)。老子拄曲杖相迎,躬身还礼。在孔子和老子中间有一小儿,为童子项橐(七岁神童,孔子老师)。


孝堂山石祠孔子见老子图(拓片局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汉代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12-04更新 | 129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太平御览》载:“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仲舒)议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伊欲诟父也。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由此可知汉朝的司法实践(     
A.进一步推动了律令儒家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判决依据
C.重视家训并强调基层教化D.规范了家庭和子女的行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