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两汉时期的铜镜制作精巧,从西汉中后期开始,铭文逐渐在铜镜装饰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见如表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时间铭文内容
西汉中期有君子之方,视父如帝,视母如王,爱其弟,敬其兄,忠信以为高。
西汉晚期内清质以昭明,光晖象夫日月,心忽穆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
新莽至东汉早期雕刻治镜日月精,岁考五德商羽声,天地和合子孙显,寿主男极从以宁,长相保有富贵荣。

A.集权政治导致等级森严B.铜镜的使用走向平民化
C.铜具占据生活器具主流D.社会显学影响器物设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示一   古代中国君臣关系的变化


图示二   古代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


图示三   汉代新儒学对教育的影响



根据上述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图示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
2022-09-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3届高三选必1一轮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宣帝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汉宣帝以尊崇的态度对待儒学,但在政事的操作方面仍然比较注重任用有实际管理能力、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以刑名为基准考核臣下。这体现汉宣帝治国理政的特点是(     
A.以法为教B.崇德尚贤C.分权制约D.儒法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时期,《诗经》有两个名称:一个简称为《诗》,又因其收有300多篇诗歌而被称为《诗三百》。汉武帝时,认为孔子整理过的书,可以尊它为经,确定了《诗经》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说明《诗经》(     
A.思想价值逐步高于文学价值B.受益于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
C.适应了专制皇权统治的需要D.原始意义被统治者逐渐扭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汉书·扬雄传》记载,扬雄认为诸子专注于自己的知识,彼此背道而驰,大多诋毁孔圣人,巧言诡辩,搅乱时政,虽是小的言论,却最终会破坏大道迷惑众人。于是仿《论语》作《法言》。他此举旨在(     
A.批判诸子学说的弊端B.捍卫儒学的权威地位
C.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D.破除民众的思想蒙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元朔元年,汉武帝下诏兴廉举孝;元朔五年,下诏劝学兴礼,“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吏通一艺以上者,请皆选自择以补右职”。这些举措(     
A.促进了儒学体系的革新B.提升了儒学的政治地位
C.旨在罢黜其他学派思想D.推动了儒法思想的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元帝时期,政权枢机要官的27%以上是有儒学教养的人士,而到了东汉初期,这一数字变为7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东汉初期(     
A.学术与政治开始结合B.官学教育日益普及
C.三教合流的趋向凸显D.主流思想得以强化
2022-08-06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9 . 古代中国。

图一:主流思想演变


图二:其它制度创新


图三:中枢机构演变



问题
(1)写出图一、图二序号所示内容。
(2)将图三四幅图片按朝代先后进行排序。写出字母所示中枢机构名称或内容。
2022-08-0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汉初,《诗》《春秋》等五经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齐鲁两地。到西汉中后期,天下的年轻人都以读(五)经为务,因此私学盛行、学校林立。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统一国家的巩固B.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C.太学教育的衰落D.主流意识形态的转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