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中国一统”,首次以单一式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郡县官僚制管辖编民,将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农耕区整合为一体,为汉唐文明的辉煌及辐射周边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秩序及演进基础。元明清“华夷一统”囊括中土和塞外,形成了华爽多元的复合共同体。先有自元朝肇始的制度、文化、族群复合式的“华夷混一”,继而是明成祖争夺主导权未果及朝野“华夷一统”说辞连篇累牍,最后是清统治者对“华夷”二字讳莫如深却有了较成熟的“华夷一统”之实。……复合式共同体的中国由“小”变“大”,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华文明结构及传统王朝序列等在新时空格局下皆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升华。

——李治安《元明清“华夷一统”到“中华一统”的话语转换》

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自拟一个题目并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均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问题: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说说你对此的看法。
2024-03-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思想(部分)

大一统的一元行政“要在中央”、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
选贤任能选用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是国家治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治安中国”与“华夷一家”边疆与民族能否得到治理,是大一统国家能否安定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围绕上述材料中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思想,选取中国古代史的一个时期,就该时期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分析。(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统所包含的具体内涵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发展。其地理概念是指国土统一;其政治概念是指全国上下高度一致,听命于最高统治者;其时间概念是长久统一、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其文化概念是指文化习俗“六合攸同,仁义德泽流布宇内。后来,欧阳修、朱熹等人又将“正统”说纳入大一统的理论体系之中,强调大一统必须以“正统”或“有德”者为中心。

——据黄朴民《大一统一中国历代统一战略研究》

根据材料,围绕“大一统”选择一个时段或一个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高祖时期任命的刘姓诸侯国相基本都是最早加入刘邦集团的将领,地位普遍很高。在刘邦制定“非刘氏不得王”的封王原则时,这类军功阶层极力维护建立于郡国并行制基础上的汉政权。此时所封刘氏诸王大多年幼不能执政,故由诸侯国相、傅代理掌治其国,帮助王国稳定。中央政权与王国间相互协作,为汉初中央政府制定的政令、举措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

文、景时期,中央政权与王国间的冲突、诸侯王骄奢不法之事逐渐增加。诸侯国相在中央命令下,从王国内部取得对王国兵权的控制。“七国之乱”后,汉武帝为进一步削弱诸侯王而设立“左官”“附益”“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

汉武帝晚年至昭宣时期,诸侯国相的职能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宣帝继位后,“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即重用“通经”“明理”并熟悉政事的大臣为郡国守相,来循吏拊民。此时期诸侯国相在职责上除了监督、辅助诸侯王外,还有着提高地方治理政绩的责任。元帝好儒学,即位后为包括太守、诸侯国相在内的地方官员附加“宣明教化”地方人民的职责。成帝时期,正式提出将相、内史与郡太守、都尉对等接轨,制度上规定相承担王国行政职责。

——摘编自陈昆、李禹阶《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及其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
2023-06-01更新 | 43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摘选自史书所载汉武帝时期的若干史事。   

相关人物史事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六月罢
董仲舒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日磾)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邻人也,后徙金城邻居。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陈,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身被二十余创,贰师奏状,诏征充国诣行在所。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郎,迁连骑将军长史

——据《汉书》等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就汉武帝统治的某一典型特征进行概述,并根据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特征概况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不得照抄材料)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社会历史领域里,每一社会历史事件都不是彼此分离、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处于一个统一的社会总体之中,如果把某一历史事件抽象出来,孤立加以考察,那么就无法领悟其真实含义。

——都本伟《思哲论史》(哲史卷)

知识板块相关史实
中国古代史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百家争鸣、变法运动、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推恩令、盐铁官营、“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朱元璋废除丞相、明朝经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四大名著
中国近现代史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世界史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根据上述材料,从表格中选取三个有内在关联的史实,自拟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列出所选史实,主题明确。并围绕主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合理论述)
2023-02-06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中国古代人口统计数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两千多年间的人口现象,人口变化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并有利于总结其规律。

中国历代户口统计表

年度公元户数口数户均口数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12233062595949784.87
东汉光武帝建式中元二年574279634210078204.91
桓帝永寿三年15710677960564868565.29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2459840161638636.57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8907546460199565.17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7069565414197125.86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7417570162802542.19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华129113430322598489644.46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10654362598733055.62
清溥仪宣统三年1911926991853414238675.45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上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人口数置的变化,提取两个及其以上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2-15更新 | 21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阅读材料,从中得出一条历史启示,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内容简要说明。(要求:历史启示观点正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1-11-13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2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下面是唐、明两个朝代的综合实力评价得分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考察一个王朝,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素(总分100唐朝(得分)明朝(得分)
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87
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98
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49
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88
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77
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94
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76
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75
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87
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97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分析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西周、秦、西汉、隋中的任一朝代进行打分,并简要说明(要求:打分和说明不必面面俱到,选取5个要素即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