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该思想
A.为君权披上神秘的外衣B.肯定约束君权的合理性
C.为强化君权提供合理性D.肯定君主教化民众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2021-11-0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说:“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以下关于汉代太学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②太学的建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③太学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④太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得信息是
A.中央至地方的教育系统大体形成B.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
C.汉代教育已完全官方化和制度化D.察举制度已初显雏形
2021-11-06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单一制的郡县制统治,但是实际上,战国列国相互并立的国家观念以及更为古老的分封制传统并没有完全被统一的、郡县制国家观念所取代。统治阶级内部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六国的政治势力、社会势力仍存,恢复列国并立统治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文化的地域性差异然十分突出。

材料二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米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郡县制国家观念受到的挑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哪些措施使“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4)除了观念和传统之外,治国主导思想的不同也对国家结构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汉武帝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学派争论的焦点不同的根本原因以及各家思想在所追求目标上的相似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2021-10-3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郊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2021-10-23更新 | 306次组卷 | 4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下列关于太学设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B.代表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C.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社会风气D.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情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西汉后期,政局不安,司隶校尉鲍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劾以大不敬下狱,太学生王咸“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死刑。据此可知,当时
A.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B.太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天人感应”体系被破坏D.大批读书人被政治斗争所利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