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传入
2021-03-23更新 | 249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5届广东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书·古今人表》囊括了两千多个人物,上自太昊伏羲,下至赢秦胡亥,时间跨度极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朝的社会情况。

《汉书·古今人表》是一个只列人名而不叙事件的人物表格。但在《古今人表》中,班固并没有将人物进行流水账式的简单罗列,而是以孔子为宗,通过九品分等的方式,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人物进行了高低不等的归类。《古今人表》网罗的人物包括:帝王,如黄帝、商汤、周文王、周幽王;公侯,如秦襄公、晋文公、鲁桓公、楚庄王;大臣将相,如周公旦、百里奚、范蠡、伍子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如太师挚、鼓方叔、占尹;又有文学诸子之流,如孔子、子夏、墨翟、韩非;隐逸高尚之士,如巢父、许由、伯夷、介子推、鲁仲连;还有无名平常之人,如愚公、江上丈人、饿者、渔父;列女,如姜原、娥皇、妲己、许穆夫人、夫人郑袖。对古今人物的网罗,班固采用了《古今人表》的方式,这也是《汉书》极为特殊的一部分。

——摘编自王绪福《汉书·古今人表)研究一-以西周以来所列人物为例》


结合先秦及秦汉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21-03-1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使儒家以外的思想销声匿迹。
2021-03-0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判断题练习150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西汉时期,强调“独尊儒术”的是
A.汉武帝B.汉文帝C.汉光武帝D.汉景帝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力能够控制的要素。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机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是在战国刚结束的秦朝初年,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摘自百度百科词条《焚书坑儒》

材料二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摘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原因何在?
(2)据材料二、三,概括秦汉为实现思想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影响的不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公元2世纪后期,《诗》《书》《春秋》等七经刻成石碑,立于洛阳太学,史称“熹平石经”,它是中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下图为该石经残石。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确切的是
A.石碑上文字的书体始创于汉代B.太学推动了民间入仕风气高涨
C.儒学开始被确立为正统思想D.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发展
2021-02-1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唐人王维所画《伏生授经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学者伏生(公元前260年——公元前161年)受聘官府讲经的场景。画面中的伏生年过九十,著头巾,头微侧,坐于蒲团上,右手持卷,左手指点,双目圆睁,似乎讲经正到紧要之处。伏生所授之“经”应为
A.法家学说B.儒家著作C.佛教典籍D.道教经书
2021-02-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对下列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史记·孔子世家》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旨守、尉杂烧之
汉武帝时《诗》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成为《五经》之一

A.西周以诗为考查官员政绩的依据B.孔子整理《诗》的目的是为“复礼”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021-02-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写道:“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这反映了(     
A.儒学研究的功利化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B.儒学的发展不利于当时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C.儒学研究有利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
D.儒学与察举制的结合推动儒学的发展
2021-02-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苏苑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汉武帝时期的巴蜀地区,除了官学、私学兴起之外,游学也开始兴起。既有司马相如这样文学大家的数次外出游学,也有郡国学的首创者都守文翁多次遣人游学京师,学成归来担任郡学教职。巴蜀游学的兴起反映了
A.巴蜀位置偏僻经济落后B.经济支持下的文化求知
C.郡国学已经在全国兴起D.学习儒学以求谋取官职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