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汉代豪族在地方社会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如图显示了两汉时期豪族大姓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注:图中“人”是指史书上仅提一人之名姓的豪强大族,其背后也是以家族为后盾)
A.人口增长数量B.土地兼并程度C.政治中心转移D.儒学传播范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对陆贾的上述思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B.符合了西汉初年的生产实际
C.不利于加强中央的集权统治D.契合了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2023-12-14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据《汉书》记载,贾谊曾向汉文帝上奏疏《治安策》,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建议(     
A.推动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体现黄老无为的治国理念
C.推动汉文帝解决了王国问题D.切中时弊并且具有可行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高祖称帝后,命叔孙通“定朝仪、次尊卑”;汉文帝时大力提倡孝道,实行“以孝治天下”的方针。汉武帝时又把“孝”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还强调“先尊后亲,尊尊亲亲”。这些政策的推行(     
A.标志着儒学成为正统思想B.导致了豪强势力的发展
C.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D.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文帝时,鉴于当时继续沿用黥、劓、斩在右趾等肉刑,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开始考虑改革肉刑。文帝开始刑罚改革的直接起因是在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其小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并指出肉刑制度断绝犯人自新之路的严重问题。文帝为之所动,下令废除肉刑。把黥刑(墨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砍左脚)改为笞五百。景帝继位后,在文帝基础上对肉刑制度作进一步改革。他主持重定律令,将文帝时劓刑笞三百,改为笞二百;斩左趾笞五百,改为笞五百。景帝又颁布《垂(音)令》,规定笞杖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使得刑制改革向前迈了一大步。

——摘编自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景时期废除肉刑、减轻刑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文景时期废除肉刑、减轻刑罚的相关措施。
6 . 下图为汉初郡国变迁图。据此可知(     
A.朝廷与诸侯矛盾渐趋激化B.王国威胁中央的形势发生逆转
C.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D.国家行政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
2022-12-06更新 | 480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中国古代人口统计数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两千多年间的人口现象,人口变化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并有利于总结其规律。

中国历代户口统计表

年度公元户数口数户均口数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12233062595949784.87
东汉光武帝建式中元二年574279634210078204.91
桓帝永寿三年15710677960564868565.29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2459840161638636.57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8907546460199565.17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7069565414197125.86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7417570162802542.19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华129113430322598489644.46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10654362598733055.62
清溥仪宣统三年1911926991853414238675.45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上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人口数置的变化,提取两个及其以上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2-15更新 | 21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盐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