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0 题号:1886520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文帝时,鉴于当时继续沿用黥、劓、斩在右趾等肉刑,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开始考虑改革肉刑。文帝开始刑罚改革的直接起因是在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其小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并指出肉刑制度断绝犯人自新之路的严重问题。文帝为之所动,下令废除肉刑。把黥刑(墨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砍左脚)改为笞五百。景帝继位后,在文帝基础上对肉刑制度作进一步改革。他主持重定律令,将文帝时劓刑笞三百,改为笞二百;斩左趾笞五百,改为笞五百。景帝又颁布《垂(音)令》,规定笞杖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使得刑制改革向前迈了一大步。

——摘编自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景时期废除肉刑、减轻刑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文景时期废除肉刑、减轻刑罚的相关措施。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材料一 (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材料二 于是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各以多少级数为差。……上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汉文帝刘恒第四子,汉高祖刘邦孙,谥号孝景皇帝,史称汉景帝)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其后,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于县官以除罪。始造苑马以广用,宫室、列馆、车马益增修矣。然娄敕有司以农为务,民遂乐业。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摘自《汉书·食货志》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汉初“文景之治”的各项措施并评述其积极作用。
2016-11-27更新 | 11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国家行政中心的选择往往考虑对全国的制衡作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考量都是其中主要的内容。西汉建立之初,刘邦本欲建都洛阳,娄敬言之日:“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愍(xi部队)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刘邦遂决定建都于长安。

——摘编自何冯恩《两汉至隋唐都城变迁研究》

材料二   元大都,或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意即“可汗之域”),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正月三十日(1267年2月25日)至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二(1368年9月14日),为元朝京师。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南至长安街一线,东西至北京二环路一线。

——摘自百度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都城选定在长安具有哪些制衡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都城的选址在制衡方面有哪些不足之处?元朝政府是怎样解决的?
2023-11-24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景之治
文帝两次下诏“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景帝“令田半租”,即三十税一,遂成为汉朝定制。废除一些严刑酷法,结果“刑罚大省”“断狱数百,几至刑措”,这与秦朝“断狱岁以千万数”形成鲜明对比。

贞观之治
唐太宗常说,人君好比是舟,人民好比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他还认为“治安之本,惟在得人”,由于他的精心挑选,贞观年间掌权的大臣大有所长。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后,开始裁减冗官,“大革奸滥,十去其九”,修订《大唐六典》,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机构的组织建制;据统计,玄宗执政期间,全国共修建56个水利工程,相当于唐朝所修工程总数的20%以上。

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封建盛世”的看法。
2023-01-18更新 | 1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