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孝文帝改革,农业生产领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同时,水利事业也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游牧民族的进入,北方畜牧业也有所发展。以至于呈现出“百姓殷阜,年登俗乐”的繁荣景象。此种变化(     
A.延缓了北方政权的频繁更替
B.说明了游牧民族具有先进性
C.违背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
D.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
2 . 北方民族穿胡服便于骑马射箭,又利于保暖。北魏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这体现了(     
A.北魏统治基础脆弱B.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C.少数民族实现汉化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率先举起反晋大旗的匈奴贵族刘渊,自称汉朝皇室的后裔,其建立的政权也以“汉”为国号。此后建立的诸多少数民族政权也多为谁是正统而激烈争执,一些臣僚甚至以东晋为“华夏正朔所在”为由劝谏君主慎重考虑南征行动。这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基本完成B.国家统一趋势初显
C.民族之间征战频繁D.华夏认同氛围浓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据《晋书·刘元海载记》记载,刘渊的祖先冒顿单于迎娶了汉朝公主,并与汉高祖刘邦约为兄弟,故其子孙改姓刘氏。匈奴人刘渊自称汉家外甥,建立的政权名为“汉”。该现象说明(     
A.门第观念影响广泛B.正统观念影响少数民族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D.民族交融交流趋势出现
2024-01-2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北魏时期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的画像,这种现象反映出(     
A.北魏时期民族交融的趋势
B.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礼乐制度的发展
C.北魏时期贵族的奢侈腐朽
D.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奴隶化进程
6 . 《南史·沈庆之传》记载,沈庆之在常湖立园舍,“广开田园之业”,每指地语人曰:钱尽此来。西晋太子洗马江统愤然感叹道:“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这集中体现了,当时(     
A.豪强地主干扰市场的发展B.政府商业政策发生转变
C.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D.经济作物的种植蔚然成风
7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为巩固政权大力推行改革,采取迁都、易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定高门、结汉亲等措施。该材料反映出(     
A.民族歧视色彩依然浓厚B.北方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人们的门第观念不断淡化
2023-06-15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471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继位后,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了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     
A.推动了江南地区开发B.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C.实现了富国强兵目标D.为北魏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022-12-03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成书于西晋的《博物志》有云:“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这种名称的变化折射出(     
A.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B.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
C.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D.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数量巨大,使中原地区出现了胡化趋势,少数民族物品、生活习俗、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等对中原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很大。   同时,少数民族进 入中原后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文化和汉人习俗,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据此可知,这 一时期,民族交流的特点是(       
A.双向互动、互相吸收B.不分彼此、共存发展C.汉胡平等、彼此尊重D.和平交往、永无战争
2023-02-20更新 | 129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