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北魏太武帝时期,墓葬壁画醒目地绘着毡帐星布、宰羊饮酒的宴饮场面;文成帝时开始出现养殖耕牛的画面;到孝文帝时期,墓葬出土物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画面数量日益上升,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这反映了当时北方地区(     
A.墓葬壁画风格多元B.农耕技术取得突破
C.游牧文化完全消失D.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查阅的资料(     
项目内容
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
联合斗争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困苦,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政府。
友好往来魏晋以来,在和平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
据表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B.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C.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汉化D.文明在和平交流中演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关于君权的制约机制渐超形成,“天”在秦汉之际的民众中具有神秘而崇高的地位,按认为是一切合法性的最后根据。董仲舒对传统的天神观改造和重构后,强调“天者,百神之六君也”“三者亦天之子也”“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赋言民者,天夺之”;宰相应“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上佐天子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重大事件要经过中枢机构的集体讨论,方才下诏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有时还会出现激烈的“廷争”,这无疑削弱了君主决策的随意性。汉代君主治国理政尤为关注对前朝历史经验的总结,以提升执政能力,这就促使其设立史官,传承古已有之的修史传统。

——摘编自向晋卫《汉代社会对君权的制约机制》

材料二   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一蹶不振,隔断了中央与地方的从属关系,进而演变成天下大乱。持续的战乱造成地方势力坐大。世家大族操纵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大权。魏晋以降,门间士族有宾客、门生、部曲、佃客与奴婢,并占据广阔的山泽庄园,势力空前强大,且可凭恃九品中正制平流进取,巩固其政治地位。三朝更迭对他们来说,自不必放在心上。自曹操崛起以来,强调唯才是举,认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即使“不仁不孝”也可为我所用。曹魏中期至西晋,谈玄之风盛行,不少士大夫热衷于追求庄子式的逍遥,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及至晋宣南渡,此风弥煽。凡此种种,使君主制专制呈现出一种持续衰微的趋势。

——摘编自任重《魏晋南北朝君权削弱的几个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制约君权的重要因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君权逐渐衰微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黄帝族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合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变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积极推进改革,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并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2-01-18更新 | 502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黄仁宇在谈到北魏政权时说:“这一新兴王朝,……扭转后权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北魏政权提供的“再统一的契机”主要是指
A.扩大了北魏政权的统治区域B.通过改革促进民族大交融
C.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社会矛盾D.加速了国家制度的封建化
2021-09-06更新 | 795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改汉姓的基础上,孝文帝还划分了鲜卑人的姓氏等级,规定了八大贵姓。对于汉人中的世族,孝文帝也规定了四大贵姓。鲜卑八姓与汉人四姓拥有同样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高官清职由他们充任。这一措施
①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②淡化了鲜卑贵族的身份
③加速了北魏统一北方的进程   ④肯定了世家大族的地位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1-07-07更新 | 508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7 .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孝文帝实行爵位改革。其中重要的内容便是确定新的诸王爵位封授制度。孝文帝规定道武帝直系子孙才可以拥有王爵,对宗室王、异姓王采取降爵措施。为适应爵位改革后的形势变化,还对保留的诸王进行了改封。并且,实行虚封爵与开国爵等级一体化以及爵品与官品合一的措施,在制度上确立了王爵为最高等级的爵位。孝文帝将爵位分为两个系统且并行发展,这就造成王爵的等级在制度规定上不是很明确。为确定封授诸王食邑的标准,制定了亲疏世减法。在诸王的封地设置内史和王官进行管理。因而,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由于诸王爵位封授制度的制定,使诸王成为在政治、经济上拥有很高特权的阶层。

——-摘编自张鹤泉侯瑞《北魏孝文帝改革诸王爵位封授制度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爵位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爵位改革的影响。
2022-04-22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2届高三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