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的是北魏后太和时代元姓宗室女子婚配情况。这一情况可以用来说明北魏(     

   

A.高门士族执掌朝政B.门阀士族日益腐朽
C.民族隔阂广泛存在D.政权基础显著扩大
2024-06-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北魏平城时代,皇室宫廷宴会并不赋诗,而是举行射箭比赛,全然保持游牧民族的风气。到洛阳时期,君臣游宴中已加入了文学活动,王公贵族的庭院、佛教寺庙,都成了士人的文学活动场所。该现象说明北魏迁都后(       
A.地域文化南北分明B.中原文化得到复兴C.佛教与儒学的交融D.南朝文学受到推崇
2024-02-22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汉魏时期,北方边疆胡人喜食奶酪,中原地区极少食用。北魏成书的《齐民要术》不但记载酪酥、干酪的制作方法,还全面总结了当时的中原地区流行的乳酪生产加工技术。这种变化说明(     
A.贾思勰非常重视奶制品的生产加工B.北魏鲜卑人强迫汉人改变饮食习惯
C.中原地区和北方经济联系互动频繁D.中原饮食习惯受到民族融合的影响
4 . 北魏晚期,以龙门、巩县石窟为代表的中原风格造像艺术中的飞天形体姿态亦变得多样,他们面貌清瘦,眉目疏朗,褒衣博带,长裙裹足,随着漫天的云气、鲜花轻快地飞翔。新的飞天形象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原地区(       
A.民族之间交融发展B.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C.深受西域文明影响D.飞天艺术进入全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图是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的巩义石窟寺雕刻《帝后礼佛图》。该作品(     
A.体现了中原习俗的影响B.史料价值甚于艺术价值
C.反映了民族矛盾的缓和D.说明正统思想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逢冯太后丧事,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这一事件反映当时(     
A.南人无视北方习俗B.魏晋玄学由盛转衰
C.地域文化南北分明D.北朝深受儒学熏陶
2023-03-31更新 | 842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孝文帝坚持“营国之本,礼教为先”,推动礼制改革。此后北魏朝廷有关国家祭典的讨论,皆在中原祭典的范畴内进行。孝文帝礼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理顺德治和法治的关系B.昭示北魏华夏正统地位
C.为迁都洛阳作舆论准备D.获得汉族高门士族认同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学者胡阿祥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伴随着血与火洗礼的‘五胡归华夏’,华夏民族的成员更加众多,文化更加灿烂,生命更加茁壮”,“人口迁移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超过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当时(     
A.文化面貌多元B.历史进程动荡
C.民族交流频繁D.国家长期分裂
2023-01-06更新 | 180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一)历史(选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鲜卑汉化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民族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南北统一,但也导致了北魏的分裂。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A.不符合历史潮流B.作用具有双重性
C.加剧了南北对峙D.激化民族间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规范统治秩序B.发展游牧经济
C.加速民族交融D.缩小南北差距
2022-10-12更新 | 1047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