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就北魏“均田制”,著名学者黄仁宇做了如下的归纳:“魏之‘三长’、‘均田’以及(其后)各朝的‘府兵’,都系用‘间架性的设计’作基础,也就是先造成理想上的数学公式,广泛地推行于各地区。行不通时,互相折衷迁就,只顾大体上在某种程度上的可行,无意以条文作主,凡事认真。这种办法施行至公元775年安禄山叛变时,已不能继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政府制度在实际推行中受挫B.材料分析出唐朝灭亡的原因
C.黄仁宇否定三长均田府兵制D.材料认为政府执行力度不够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统一中原以后,首都平成地处边陲,已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平城地区半耕半牧,土地贫瘠,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而中原至平成又不通水运,一遇灾年,便饿殍遍野。孝文帝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性好读书,“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太和十七年,服丧满三年后,孝文帝为实行“文治”理想,决心迁都洛阳。

——据张凯之《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二   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规定随迁的鲜卑人说汉语,着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但这一系列改革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北魏在事实上开始放弃了二元帝国的政治架构,丧失了帝国的内在均衡。北魏因此自毁长城,在孝文帝身后不久便陷入严重内乱。

——据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决心迁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影响。
2024-05-1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黄帝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会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 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推进改革,改拓跋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 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并从“中华民族发展” 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4-03-24更新 | 61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扄(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宋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并指出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 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 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 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3-11-30更新 | 73次组卷 | 2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重点班)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元嘉……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ǒ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今浙江绍兴)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古代关中地区县名)之间,不能比也。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史料阅读”

材料二   北方南下的个体流民或农户,不可能有现成的良田耕种,所以深入还未被圈占的山地,开垦小块土地以维生,便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长江流域不少的丘陵、山地,为旱作农业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东晋南朝政权在发生大旱,稻作因缺水难以进行时,敦促种麦。东晋南朝面食流行,甚至成为朝廷规定的贡品。

——何德章《六朝江南农业技术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鲜卑族进入中原以前,其社会形态一直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可以说是“魏初风俗至陋”。进入中原以后,由于鲜卑贵族内部奴隶主保守势力的存在,这种封建化转化是十分缓慢的。原先迁徙式的游牧经济进入中原后逐渐弱化,封建农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他不可能同落后的经济制度平等相处,这两种经济所代表的阶级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北魏政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以占少数的鲜卑族人来统治占大多数的汉人和其他民族人,尤其是以一个落后的民族来统治比他先进的民族,其间反差,势必导致民族间的隔阂。因而完成鲜卑族的封建化与处理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孝文帝时期的改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摘编自龚荫《试论北魏封建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内容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志·魏纪》《后汉书·献帝纪》
天子以公领冀州牧。曹操自领冀州牧。
汉罢三公官,置丞相,以公为丞相。曹操自为丞相。
天子使郗虑策命公为魏公,加九锡。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汉皇后伏氏,坐与父(伏)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其二子。
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使张音奉玺绶禅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

材料二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为便利纪年,认为在乱世存在多个政权并立时要选择其中某个政权作为正统,如在三国时期以曹魏为正,南北朝选择宋齐梁陈纪年,五代十国则选择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为标准。北宋和辽、夏并立,因宋受后周禅让,所以在这一时期将宋作为正统。他认为这一举措“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

——据(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司马光)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缘此遂欲起意成书。

——(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三国志》和《后汉书》对相关史事叙述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司马光和朱熹关于三国时期“正统”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观点产生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的土地开发利用取得重大成就,不仅平原地区的荒田得到进一步的垦辟,而且偏狭的山间土地以及大量的池泽湖荡也被相继耕垦。士家大族大力营建田园,把一直沉睡的荒山野岭改交成农业生产基地。……宋孝武帝大明初年颁布“占山格”,规定官吏依品占有山林川泽,第一品允许占3顷,直至“第九品及百姓一顷”,经过长期的开发,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产区。

——摘编自赵毅《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六朝时期城市大量兴起,其中很多由草市发展而来.这些新兴的城市也给南方的城市经济带来了某些新特征,如在南朝的市场中有了住家的出现和存在,“日中人已合,黄昏故未疏”,黄昏时市场中依旧熙熙攘攘。

——摘自朱和平《试论六朝南方城市大量涌现的原因、表现及城市经济的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期南方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

10 .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自《宋书》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摘自曹操《蒿里行》

材料三   都下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摘自《南史·郭祖深传》

材料四   根据材料研究显示:晋代南郡太守孔灵符在永兴的庄园有田265顷,东晋太傅王导在钟山的庄园有田80余顷,南朝名士张孝秀在寻阳匡山的庄园有田数十顷,义兴太守韦载在江乘白山的庄园有田十余顷。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经济的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曹操《蒿里行》诗作反映的问题和写作背景。
(3)材料三、四反映了哪两类地主经济类型?概括分析魏晋时期形成这些经济形式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