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王室长乐冯氏,为人聪明明察,读过书,学过算术,是北魏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杰出人物。476年,冯太后临朝称制,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太和八年六月,冯太后下诏班制俸禄;九年、十年,她又亲自主持颁行均田制和三长制,给北魏社会带来重大变化。她重视儒家教育,下令各郡设太学,置博士、助教,根据各郡大小招收学生。她尊崇孔子,下诏祭祀孔庙。她废止鲜卑族的原始巫术,严令禁止鲜卑同姓通婚的落后习俗。冯太后用人颇具政治眼光,她器重李冲的见识才干,当时的政治措施、制度兴革多有李冲的谋划。冯太后对孝文帝的管教很严格,在其长期影响下,孝文帝成长为一位具有卓越才华、有胆有识的青年政治家。孝文帝说:朕幼年即帝位,仰恃太后安缉全国,“祖宗情专武略,未修文教。朕今仰禀圣训,庶习古道”。孝文帝后来完全忠实地继承了冯太后的事业,延续了冯太后制定的政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冯太后对北魏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冯太后成为杰出政治家的原因。
2024-03-26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湘楚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而其时南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这说明(     
A.南北政权紧张对峙B.南朝代表文化正统
C.民族交流融合加强D.服饰生产技术先进
2023-12-1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北魏孝文帝采取措施改革鲜卑族的婚姻丧葬、发式服饰、生活习惯等,此后鲜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逐渐与汉族趋同。据此,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完成鲜卑族文化转变B.确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C.推动民族的交流交融D.推崇儒家礼治与孝治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重定北魏王朝的五德(金、木、水、火、土)历运,是孝文帝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孝文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北魏接续西晋,自为水德。孝文帝的这一举措(     
A.消除了汉族与鲜卑族间的矛盾B.意在塑造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使北魏开始产生华夏认同观念D.体现北魏政权完成了封建化
2023-11-02更新 | 22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孝文帝在位期间曾先后多次祭孔,祭孔的规格不断提高。公元492年,孝文帝诏令“改谥宜尼曰文圣尼父,告谥孔庙”,此举标志着孔庙祭祀被正式纳入北魏的国家祭祀体系。该举措旨在(     
A.将祭祀制度规范化B.强化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有效控制士人阶层D.扫除冯太后的政治余威
2023-10-20更新 | 687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的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记述出处
楚庄王问政申叔时,申叔时“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上》
(刘渊,字元海,十六国汉赵开国者,匈奴人)幼好西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晋书·刘元海载记》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资治通鉴》
A.儒家思想的传播B.政治制度的创新C.华夏认同的演进D.社会教化的功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十六国北朝时期,各政权普遍推行“胡汉分治”政策,即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本族制,汉族采用汉制。其具体到职官上,则是中央职官名号大都沿袭汉魏以来的制度,地方上大都采用州郡县三级制。该政策(     
A.使民族隔阂更加严重B.推动国家走向统一
C.有利于少数民族汉化D.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8 . 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传统。北魏孝文帝在恢复祭陵制度的同时,对汉、魏、晋诸陵的维护沿袭了魏明帝的做法,并以古代帝王祭祀的礼仪“太牢之礼”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孝文帝这一做法旨在(       )
A.尊重历代的贤明君主B.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
C.彰显其人道主义情怀D.表明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统性
9 .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尝言:“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倡导说汉语、改汉姓、易汉服。材料表明当时北方(     
A.汉匈和亲影响深远B.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C.统一条件逐渐成熟D.民族之间交融发展
10 . 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大迁徙。中国与罗马境遇相似,走向却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每当草原寒潮来临,北方的游牧族群都会向南迁徙。草原地区所能承载的人口只是农耕地区的十分之一,游牧族群必须从中原获取粮食、茶叶、丝麻织品以维持生存和开展贸易。中原对周边族群强大的吸引力之一是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建起了众多政权,并主动走上“汉化之路”。在五胡十多个政权中,先有氐族的前秦,后有鲜卑的北魏统一了北方,虽屡经纷争与分裂,最后还是实现了内部整合,继承了秦汉中央集权超大规模国家形态,奠基了融合胡汉的隋唐大一统王朝。

   

在西迁匈奴的压迫下,东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利用罗马帝国表落的机会,潮水般地涌入罗马,并建起一个个“蛮族王国”(如上图)。这些王国除个别短暂“部分罗马化”外,大部分彻底地“去罗马化”。如哥特人建立了“二元政治”,实行“族群分治”制度,禁止罗马人与哥特人通婚;哥特人用蛮族习惯法,罗马人用罗马法;不倡导学习拉丁语与古典文化……西欧形成了日耳曼语、拉丁语两大语系。正如英国史家佩里·安德森所说,蛮族建国“用得更多的是分裂而不是融合的方式”。在他们几百年征伐中,最终分裂成一个个封建国家,靠“普世教会”作为精神统一的力量勉力维系。

——摘编自潘岳《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使中国和罗马“走向却不同”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