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晋时期,建立后赵的羯、前秦的氐、后秦的羌对汉文化热情高涨,前秦皇帝苻坚甚至堪称汉学家,曾经不无自得地说:“朕一月而三临太学,周公和孔子的传统总算不会在朕这里中断。”这有利于
A.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B.国家教育水平的进步
C.降低佛道思想的影响力D.传统主流文化的延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魏早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圣君日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并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的主要对象。这一改变意在
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
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
2021-05-22更新 | 995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广东北江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C.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D.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
2020-11-21更新 | 871次组卷 | 40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孝文帝改革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初期的国家组织是一种鲜卑与华夏的混合体。针对魏晋以来九品官人法中“以等级差别的形式,叙列担任公卿至于郎吏这些官职所需要的人品等级”的官品制度,北魏孝文帝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将官分品、从,品与从品再分阶,进一步细化了官品的等级。这使官品由人品到官阶的性质转变,实现了汉唐间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它进步完善、明晰了古代官员的分级、分层管理制度,奠定了中古以后官员等级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陈长琦《官品的起源》

材料二 十五年,“经始明堂,改营太庙(改变了鲜卑族的祖先崇拜观念)”。十六年,“告谧孔庙”。十七年,“车驾发京师,南伐…仍定迁都之计”。十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

——摘编自《魏书高祖纪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和北魏孝文帝时官品制度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政治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3)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
5 . 《资治通鉴》卷140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诸多措施。宋末元初人胡三省在注释此处时感慨道:“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这一感慨可以佐证,孝文帝时的北方民族交融
A.冲击了传统华夷观念B.巩固了士族的政治地位
C.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D.直接促成了隋朝统一
2020-02-02更新 | 411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北朝西魏实际统治者宇文泰常给臣下赐胡姓,同时又为其改名,所改之名为汉名,多是儒家文化用语,如独孤信、长孙俭。这一行为
A.有助于民族文化认同
B.反映少数民族文化落后
C.促进了儒学开始兴起
D.加速少数民族文明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2019-01-30更新 | 5219次组卷 | 72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