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 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逢冯太后丧事, 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这一材料可用于研究(       
A.南北文化差异的原因B.礼乐制度的历史延续性
C.南北政权的隶属关系D.北魏封建化改革的影响
2023-05-31更新 | 13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黄帝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会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推进改革,改拓跋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
2023-05-29更新 | 503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6(全国卷老教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3 . 魏晋以前高门世族是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却是“高门子弟,耻非其伦”。魏晋以前是公卿士大夫靡不“穷经”,而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大夫罕通经业”。这反映了(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公卿好恶左右主流思想
C.儒学地位趋向动摇D.时代变化影响价值取向
2023-05-13更新 | 283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三)历史(B卷)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中国这四百年间扰乱分裂,是人种大融合的时代。在北面和西北的草原上,留在后面的一些小部族,在草原人口减少以后又逐渐茁壮,形成新的族群,例如突厥、契丹等。”材料中“中国这四百年”指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
2023-05-07更新 | 511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固原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废分封行县制B.实行盐铁专营C.废旧俗兴汉化D.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秦汉时期,郡县称为中国,郡县之民或称为中国人,或沿袭先秦传统称为华夏人。到南北朝中叶,“汉人”通行于南北方,从“中国人”中分出“汉人”的族称。而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如石勒、苻坚等都自居“中国皇帝”,甚至自居“中国正统”。这一现象折射出(     
A.各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相当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增强D.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在扩大
2023-04-29更新 | 638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时期,外戚利用皇帝幼弱,专擅朝政,宦官拥立幼主,操纵政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东晋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外戚、宦官的身影,就黯淡下去了。这一现象折射出东晋(     
A.宗法观念淡化B.君主集权削弱C.门阀士族衰落D.监察制度周密
8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散乱频繁B.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023-04-13更新 | 323次组卷 | 64卷引用:宁夏固原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魏初期,统治者在山西大同开凿的云冈石窟佛像造型比较粗犷,服饰贴体透肌,衣服短而窄,表情严峻。迁都至洛阳后,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龙门石窟,洞中的佛像,衣服垂于方座前,衣袖宽大下垂,面相略长而清秀,表情温和并作微笑状。这表明当时(     
A.出现儒佛合流的趋向B.北魏政权完成封建化
C.北朝社会经济的繁荣D.民族交融的进程加快
2023-04-03更新 | 388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统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成书于西晋的《博物志》有云:“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这种名称的变化折射出(     
A.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B.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
C.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D.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趋势
2023-03-15更新 | 629次组卷 | 16卷引用:宁夏中卫市中卫中学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