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1 . 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B.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威胁皇权
C.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2023-11-24更新 | 103次组卷 | 64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南北朝时期,南朝官员陈庆之原来认为:“魏朝甚胜,尤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他出使北魏目睹洛阳风貌后却感慨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材料表明(     
A.北魏政权更迭频繁B.中国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
C.南北文化隔阂增大D.北魏改革缩小了南北差异
3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废分封行县制B.实行盐铁专营C.废旧俗兴汉化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023-11-20更新 | 8次组卷 | 56卷引用:天津市津南区小站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嘎仙洞的石壁上发现了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如图),说明的是(     
A.文献记录可以与考古发现互证B.考古发现能完整还原历史真相
C.历史遗迹的价值源于学者发掘D.《魏书》记录的历史真实可信
2023-11-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东吴孙权诏令各地官员劝课农桑,并让其夫人赵氏在公众前亲自纺纱、织绸;东晋末年,在刘裕灭后秦之后,迁关中“百工”于江南,并在都城建康设立官营锦署。这些举措(     
A.强化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使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促进了江南地区丝织业的发展D.推动南方人口的持续增加
2023-11-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口大量迁往江南D.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2023-11-10更新 | 345次组卷 | 27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B.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2023-10-23更新 | 45次组卷 | 68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份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8 . 如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拓跋拔拔丘穆陵
汉姓长孙
A.消灭了鲜卑族的陋习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D.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2023-10-11更新 | 71次组卷 | 33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擂鼓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能直观反映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A.B.C.D.
10 . 《隋书·食货志》记载,“梁初,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冀州之北,钱皆不行,交贸者皆以绢布”;“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而官不禁”;“山东之人,犹杂用齐氏旧钱”。这说明当时(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河西诸郡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