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部族—华夏民族—汉民族一中华民族”的过程,与此相对应,中国的国家形态结构也由黄帝一尧舜禹时代的单一制“部族国家”,发展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华夏民族国家”,再发展为秦汉以来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中华民族”一词出现在近代,但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就处于形成之中。

——王震中《强化国家认问与民族凝聚》

材料二   3个鲜卑姓改的汉姓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资治通鉴》

材料四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国家形态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魏主”采取的四个改革措施,并分析其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指出唐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方式?体现了唐朝民族政策怎样的特点?
2023-10-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北魏时的洛阳城规划了极富“国际”色彩的区域“四馆”、“四里”,对四方来奔的各族人士,一概加以安抚。其中,南人置于金陵馆,赐宅“归正里”。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民族交融B.淡化南北矛盾C.推进汉化政策D.彰显中原正统
3 . 《后汉书》曾记载:“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这一史料可以用来说明东汉(     
A.北方豪强土地兼并B.东汉官府赋税苛重
C.南方开发程度较低D.江淮地区战事频繁
4 . 南朝梁萧子显所撰《南齐书》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而北朝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则记载“魏所受汉传国玺”,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上述现象体现了(     
A.历史人物存在不同称谓B.史籍体例呈现出多样性
C.正统观念左右历史编纂D.历史认识依靠文献记载

5 .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       

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
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自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边疆民族大规模内迁,内迁各族纷纷建立政权,在广大北方地区形成了各民族错处杂居的局面。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接受汉文化,在其统治范围内努力推行汉化政策,并接受大一统思想,以华夏正统自居。由此可知当时(     
A.西晋的统治已经分崩离析B.华夏认同感的加强
C.皇位的宗法传承得到维护D.汉代制度受到追捧
7 . 酪类食品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食物。到魏晋时期,出身士族大家的王济在招待从江南远来洛阳的客人陆机时,曾指着羊酪炫耀其生活。据此可知(     
A.经济重心已经从中原逐渐南移B.长期战乱使魏晋士族生活不稳定
C.魏晋时北方农业生产严重衰退D.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8 . 观察下面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北方经济的发展B.民族文化的交融
C.社会矛盾的缓和D.民族政权的分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学者吴洪琳认识到,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之初,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往往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这些民族政权意图(     
A.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B.获得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
C.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D.采取中原地区的管理模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两汉到魏晋时期的人口统计情况。对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年度

公元(年)

户籍(户)

口数(口)

西汉       平帝元始二年

2

12 233 062

69 594 978

东汉       光武帝中元二年

57

4 279 634

21 007 820

东汉       桓帝永寿三年

157

10 677 960

56 486 856

西晋       武帝太康元年

280

2 459 840

16 163 863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B.少数民族内迁使畜牧区域东移
C.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D.连续的战乱使大量人口脱离了国家户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