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晋灭亡以后,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大都采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巩固、衰亡相伴始终。这反映出(     
A.胡汉之间文化差异的消失B.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C.九品中正制蕴含正统观念D.儒家治国理念发生巨大变化
2024-03-11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祁东县成章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宋书》记载:“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这表明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是(     
A.北方人口南迁B.社会环境相对安定C.自然条件优越D.门阀士族执掌朝政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多次决口,江水涌入洞庭,而湖北云梦泽急剧萎缩。长沙也修筑了大量陂塘,今日长沙的地名东塘、左家塘、侯家塘等即源于此。这(       
A.吸引流民开发今湘北地区B.造成长沙郡水患严重危害经济
C.有利于门阀士族控制地方D.推动张仲景为流民著《伤寒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 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 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 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3-11-30更新 | 56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晋时期,“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内迁的氐、羌多与汉人同为郡县统辖的编户齐民,按口缴纳赋税。据此可知,当时(     
A.政府的民族政策较为开明B.内迁民族与汉族的关系融洽
C.民族文化交融的进程加速D.内迁民族认同西晋赋税制度
2023-11-2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关于江南地区,《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而《宋书》(南朝沈约著)则是:“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变化( )
A.得益于江南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B.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趋势
C.源于人口南迁推动江南地区开发D.反映了南朝政府更注重农业发展
7 . 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口大量迁往江南D.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2023-11-10更新 | 324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南朝时期,寒人出身的戴法兴、戴明宝、巢尚之等人担任中书舍人,孝武帝刘骏处理官吏的选授、升降和赏罚等大事,都与他们商议,然后作出决定。寒人还常担任地方州镇的重要吏职——典签,对府州行使监察权,以至“诸州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据此可知,寒人出现的实际原因是(       
A.地方势力的扩大B.门阀士族的衰落
C.军事争端的加剧D.皇权政治的强化
9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如图中序号与政权对应错误的是(     
A.①——西晋B.②——东晋C.③——北朝D.④——北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研究,北朝《地令》的实施是双轨制:在鲜卑拓跋族为主体的聚居区,实行的是普遍授田制,有实际的授田与土地还受;而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各户的原有土地未被触动,也未见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只是实行限田制和户籍登记。由此可见(     
A.均田制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B.土地所有权的变更频繁
C.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制度实践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