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2 道试题
1 . 孝文帝宣布:“凡属鲜卑旧制一概都在废除之列。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由此表明他
A.彻底否定民族传统B.保守固执的封建意识C.开拓创新的治国理念D.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现象出现于北魏时期,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你认为孝文帝是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商鞅变法相比,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2019-11-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随堂练习
3 . “盖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事之衰,实始于此。”,“帝”当指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忽必烈
4 . 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授田法
时期规定
曹魏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
西晋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A.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B.推动租佃关系的进一步普及
C.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D.沉重打击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5 .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北魏政权实行的这一制度的重大影响在于(     
A.增强了北魏基层政权的军事力量
B.不利于封建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征发
C.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
D.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6 . 制作历史资料摘抄卡片,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阅读并补充完整空格处缺漏的历史信息。①②分别是

A.洛阳、契丹
B.杭州、党项
C.大都、羯
D.洛阳、鲜卑
7 .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话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
B.改鲜卑姓为汉姓
C.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D.将都城南迁至长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中写道: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观念,谁能定鼎嵩洛(洛:洛阳),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据此推测,北朝人视为“文化正统”的朝代是
A.曹魏
B.蜀汉
C.孙吴
D.东晋
9 .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D.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的兴旺
2019-01-30更新 | 315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2019-01-30更新 | 5209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