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2 道试题
1 . 孝文帝通过改革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使“胡汉统治阶级因民族不同而引起的内部矛盾,获得解决……”。下列有关孝文帝改革举措及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迁都洛阳,推动了北方的统一B.通婚姻,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融趋势
C.建立郡县,加强对中原的控制D.实行均田制,促进了游牧经济的发展
2023-11-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图为出土于山西大同市一处北魏墓的壁画,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出行场景。画中牛车与马匹并行,随行仆从胡发汉装,拱手肃立,秩序井然。该壁画最适合用于研究当时(     
   
A.民族融合的趋势B.庄园经济的繁荣C.士族政治的兴盛D.等级制度的森严
3 . 孝文帝要求鲜卑人穿汉人服饰,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并鼓励改姓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孝文帝还颁行均田令,发展农耕经济。孝文帝上述举措(     
A.旨在完成北方地区统一B.废除了汉族高门士族的特权
C.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D.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潮流
4 . 北魏孝文帝采取措施改革鲜卑族的婚姻丧葬、发式服饰、生活习惯等,此后鲜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逐渐与汉族趋同。据此,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完成鲜卑族文化转变B.确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C.推动民族的交流交融D.推崇儒家礼治与孝治思想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建国伊始,统治者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作为汉族人的冯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汉文化的熏陶。《魏书·咸阳王禧传》曾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新高潮。

——摘编自左颖《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采取的措施及带来的影响。
2023-11-2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说:“在南北朝后期,北朝显示蓬勃活力;北朝最终得以统一南方,绝不仅仅来自部族的骑射传统和强大的武力。……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而体制的进步活力,则可以最终归结为北方的独特历史道路。”“北方独特的历史道路”包括(     
①双向的民族交融②学习士族制度③实行三省六部制④颁布均田令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11-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受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灾异发生时君主发布“罪己诏”在汉武帝时形成了制度。孝文帝是北魏时首位下发“罪己诏”的皇帝,并先后五次颁发“罪己诏”检讨过失。这说明北魏(     
A.君主权力受严重制约B.灾异现象多于西汉
C.治国理念受儒学影响D.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2023-11-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朝廷发布诏令,“同部(注:北魏原先设八部的后代)之内,贫富相通。家有兼牛,通借无者,若不从诏,一门之内终身不仕”。其主要目的是       
A.削弱贵族特权B.强化社会伦理C.推动农业发展D.改革选官制度
2023-11-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主张移风易俗,学习汉族典章制度;羯族建立的后赵也重用汉儒,礼遇“衣冠华族”。这些做法(     
A.推动了大一统封建国家形成B.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有利于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D.加强了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权力
2023-11-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北魏前期的祭祀呈现出母权崇拜和自然崇拜的特点,孝文帝改革后在祭祀对象上明显地向以尧舜禹等为主的华夏圣君和儒家先贤倾斜。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魏(       
A.祭祀内容的丰富性B.祭祀礼仪的灵活性
C.政权的封建化进程D.为隋唐的盛世奠基
2023-11-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