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图1、图2可知,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B.国家走向局部统一
C.地方行政区划扩大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024-01-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实用功能,这种特点导致服饰只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穿着需要。而在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加速民族交融B.规范统治秩序
C.接受汉族文化D.缓和民族矛盾
2024-01-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高级中学校2023-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西晋末年中原世族迁徙路线图。中原世族迁徙带来的影响是(     
A.南北政权长期分裂对峙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D.先进生产方式的拓展
2024-01-1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八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07次组卷 | 12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西晋灭亡,王室东迁。十六国中最早建立政权的匈奴贵族刘渊,自称汉朝皇室的后裔,其建立的政权以“汉”为国号。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分别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四个国家。诸多少数民族政权为谁是正统而激烈争执,一些臣僚以东晋为“华夏正朔所在”为由劝谏君主慎重考虑南征行动。这可以说明当时(     
A.少数民族政权完成了封建化B.国家统一趋势初显
C.民族之间斗争激烈征战频繁D.华夏认同氛围浓厚
7 . 如表为南朝刘宋时期(420-479年)江西境内受封食邑成员简表(部分)。此表可用来研究南朝刘宋时期(     
时间食邑人封位(食邑地)受封原因食邑户数
永初元年(420年)刘穆之南康郡公肇基王迹,勋造大业三千户
永初元年(420年)刘义真庐陵王帝子三千户
元嘉九年(432年)沈庆之南昌县公伐逆定乱三千户
孝建元年(454年)颜竣建城县侯勤政二千户
泰始元年(465年)刘动鄱阳县侯平股琰叛乱千户
泰始五年(469年)刘淮安成王帝子三千户
A.宗法制对政治的影响B.区域性商业发展状况
C.江西在南方政权的地位D.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8 . 东晋在长江南北设置了许多“侨置郡县”,安置流亡人口。他们只在这种侨立的地方机构登记,称为侨民,不算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他们虽在侨县登记户籍,却不住在侨县寄治的地方。基于此,东晋及南朝历代都实行土断,即整理户籍,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取消一些流寓郡县。这一政策(       
A.体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B.有利于增加政府租税赋役
C.标志着户籍制度的成熟D.刺激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2024-01-07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9 . 沈约(公元441年—公元513年)《宋书》中有“至于元嘉术,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跟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这些记载表明(     
A.南方经济开发成就显著B.南宋农民生活富足舒适
C.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2024-01-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B卷)
10 . 建康是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的京师之地,至南朝梁时已拥有百万人口,文献中关于东晋和南朝的疫病、水旱灾害等的记录表明,建康的灾害发生频率最高,赣江,珠江流域却鲜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建康地区(     
A.地理环境较为险恶 B.地处南北对峙的前沿
C.社会经济快速发展D.医疗卫生条件较落后
2024-01-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