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孝文帝在位期间曾先后多次祭孔,祭孔的规格不断提高。公元492年,孝文帝诏令“改谥宜尼曰文圣尼父,告谥孔庙”,此举标志着孔庙祭祀被正式纳入北魏的国家祭祀体系。该举措旨在(     
A.将祭祀制度规范化B.强化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有效控制士人阶层D.扫除冯太后的政治余威
2023-10-20更新 | 686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十六国北朝时期,各政权普遍推行“胡汉分治”政策,即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本族制,汉族采用汉制。其具体到职官上,则是中央职官名号大都沿袭汉魏以来的制度,地方上大都采用州郡县三级制。该政策(     
A.使民族隔阂更加严重B.推动国家走向统一
C.有利于少数民族汉化D.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3 . 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传统。北魏孝文帝在恢复祭陵制度的同时,对汉、魏、晋诸陵的维护沿袭了魏明帝的做法,并以古代帝王祭祀的礼仪“太牢之礼”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孝文帝这一做法旨在(       )
A.尊重历代的贤明君主B.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
C.彰显其人道主义情怀D.表明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统性
4 . 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大迁徙。中国与罗马境遇相似,走向却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每当草原寒潮来临,北方的游牧族群都会向南迁徙。草原地区所能承载的人口只是农耕地区的十分之一,游牧族群必须从中原获取粮食、茶叶、丝麻织品以维持生存和开展贸易。中原对周边族群强大的吸引力之一是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建起了众多政权,并主动走上“汉化之路”。在五胡十多个政权中,先有氐族的前秦,后有鲜卑的北魏统一了北方,虽屡经纷争与分裂,最后还是实现了内部整合,继承了秦汉中央集权超大规模国家形态,奠基了融合胡汉的隋唐大一统王朝。

   

在西迁匈奴的压迫下,东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利用罗马帝国表落的机会,潮水般地涌入罗马,并建起一个个“蛮族王国”(如上图)。这些王国除个别短暂“部分罗马化”外,大部分彻底地“去罗马化”。如哥特人建立了“二元政治”,实行“族群分治”制度,禁止罗马人与哥特人通婚;哥特人用蛮族习惯法,罗马人用罗马法;不倡导学习拉丁语与古典文化……西欧形成了日耳曼语、拉丁语两大语系。正如英国史家佩里·安德森所说,蛮族建国“用得更多的是分裂而不是融合的方式”。在他们几百年征伐中,最终分裂成一个个封建国家,靠“普世教会”作为精神统一的力量勉力维系。

——摘编自潘岳《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使中国和罗马“走向却不同”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规范统治秩序B.发展游牧经济
C.加速民族交融D.缩小南北差距
2022-10-12更新 | 1047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直接关系到王朝兴衰。如表中的政策统治者统治政策(     
统治者统治政策
前秦苻坚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
后秦姚兴注重人才选拔;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厉行节俭
北魏孝文帝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墨儒,复兴礼乐
A.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7 .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讲究规划布局,东晋南朝建康城的营建基本模仿了魏晋洛阳城的都城形制,而北魏洛阳城的重建又学习、借鉴了建康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模仿与被模仿



(1)以上三幅图是根据哪些类型的史料绘制而成的?
(2)历史地图示意图可以使人直观地了解空间因素和图中展示的社会因素的变化,从而认识和理解历史。观察三幅图,对“模仿与被模仿”作出阐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魏晋南北朝史论》统计,道武帝至献文帝90年间共出猎67次,平均1.3年就出猎一次,其中明元帝在位15年其出猎次数就高达22次。而孝文帝在位29年出猎次数为0。这反映出鲜卑族
A.传统经济方式有所改变B.民族性格正在逐渐丧失
C.政权正逐步走向封建化D.传统生活环境发生改变
9 . 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从原先的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到云冈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
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2022-03-25更新 | 2278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童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的改革是全面性的,行政改革则是其中心环节……因为它代表着政治体制乃至社会形态的变化,其影响也不仅仅限于北魏一朝。由于太和年间在行政制度上的改革,总的导向是权力的集中,对后期的北魏政权来说也有利有弊。利在通过行政效应增强了国家的动员能力,从而在经济和军事上对南方形成越来越大的优势,为后世的统一打下了国力基础;弊在权力导致的腐败成了北魏分裂与衰亡的一个祸根。……此外,太和年间的行政改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官员的民族属性所带来的影响。

——严耀中《关于孝文帝行政改革的一些新诠释》


(1)据材料,指出孝文帝太和年间行政改革的总导向,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相关措施并概括其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太和年间行政改革带来的利弊。
2022-01-22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