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北魏初期,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代政府征收赋役。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孝文帝接受建议,“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设立邻长、里长、党长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赋役。这一制度的实施(     
A.促进了国家人口增长B.实现了政权的封建化
C.保障了农民劳动时间D.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
2023-12-29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等措施,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推进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措施全面易行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北魏实现北方统一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3 .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
A.参考多个观点就能发现真相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C.历史评价必须具有多元性D.历史评价往往具有主观性
2023-12-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进行法制改革,提出以“参详旧典,务从宽仁”为主体的法制观念,实行缘坐刑改革(使受连累的范围大大缩小),用流刑来代替死刑等。这些措施体现了(     
A.轻刑慎刑,尊法敬天B.尚法存礼,体系完备
C.援礼入法,礼法结合D.德主刑辅,程序公正
2023-12-10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三)历史试题
5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元年、太和十一年两次修改律令旧文,“凡八百三十二章,门房之诛十有六,大辟之罪二百三十五,刑三百七十七。除群行剽劫首谋门诛,律重者止枭首”,废除或降等了过去的车裂、腰斩、夷五族等残酷的刑律。这一做法客观上(     
A.削弱了鲜卑贵族特权地位B.巩固了国家统一局面
C.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D.确立了政权正统地位
2023-12-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废分封行县制B.实行盐铁专营C.废旧俗兴汉化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023-11-20更新 | 8次组卷 | 5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川师大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安宁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29年出猎次数为0,后宣武、孝明、东海王、节闵、安定王诸世只3次出猎的记载。8帝73年平均24.3年才出猎一次。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     
A.传统经济方式发生剧变B.破坏了固有文化传统
C.尚勇猎射奋勇精神丧失D.改变了民族传统信仰
8 .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规定:易鲜卑服装为汉服,规定在朝廷上使用汉语,改鲜卑贵族为汉姓,令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用汉制度量衡。孝文帝此举(     
A.旨在完成北方的统一B.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C.强化了封建等级秩序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9 . 汉武帝时,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向北推进到湟水流域、河西走廊北侧、贺兰山与阴山以及长城一线。而魏晋南北朝时,农牧分界线内缩至渭河平原北部边沿致汾水中游一带。据此可知(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南方经济已超越北方
C.游牧文明取代农耕文明D.战争不利于民族交融
10 . 《晋书》记载鲜卑族曾居“洛阳四市”“改务农业”;同一时期位于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铁制农具、车具、锅形生活用具;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了文房四宝;孝文帝在位期间“迁都洛阳”“讲汉语、穿汉服”。这反映当时(     
A.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B.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
C.农耕文化已取得主导地位D.吸取了汉族先进生产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