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书·高祖纪》记载: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北魏孝文帝(     
A.具有深厚的儒家思想修养B.改革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
C.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文学家D.深受中原先进文化的吸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并要求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A.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B.瓦解了门阀势力
C.有效缓和了北魏社会矛盾D.促进了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为元氏。”这一措施(       
A.促进华夏认同B.激化民族矛盾
C.限制贵族特权D.体现因俗而治
2023-02-2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建“四夷馆”接待各国归附之人;西魏宇文泰定都长安,建“六官”,仿儒家经籍书写公牍;北齐官修前朝历史《魏书》。这反映了北朝(     
A.华夏民族文化认同的增强B.充分利用中原古都的地理优势
C.民族交融消除了文化隔阂D.少数民族政权完成封建化进程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学者胡阿祥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伴随着血与火洗礼的‘五胡归华夏’,华夏民族的成员更加众多,文化更加灿烂,生命更加茁壮”,“人口迁移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超过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当时(     
A.文化面貌多元B.历史进程动荡
C.民族交流频繁D.国家长期分裂
2023-01-06更新 | 180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6 . 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宜改姓元氏 …… ”,故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     
A.传播了佛教文化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华夏认同D.加剧了民族矛盾
7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因素。以下对中国古代变法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内容之一推行郡县制B.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C.宋仁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D.张居正死后改革内容全部废止
8 . 《孝文帝出行图》(如下图)取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帝王礼佛浮雕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一队朝佛者,以孝文帝为中心,前拥后簇,神情泰然。画面中所有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这幅图(     
A.历史久远难以考辨B.艺术加工不可采信
C.全面展现社会风貌D.反映北魏改革趋势
9 .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士人品第有九,官分清浊,士族属于清品,当清官,寒门小人属浊品,只能充任浊宫,这说明孝文帝(     
A.借鉴了中原文化完善政治体制B.打击汉族门阀巩固统治秩序
C.打击腐败营造清明的政治氛围D.明确官员品级提高行政效率
2022-12-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林武术讲究内功修炼,奉行“禅武合一”的修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武术。随着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迅速从马背上下来,依照周代进行射礼、讲武和田猎等活动。这反映出当时(     
A.多元文化交汇融合B.内外兼修的外域习俗盛行
C.文武并举宜威天下D.崇尚周礼的复古逆流出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