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书记载,北魏太祖拓跋珪曾“宣赞时令,敬授民时,行夏之正”,孝文帝也曾亲自率领众人躬耕种地,劝导百姓重视农业生产。据此推断他们(     
①认同中原文化②鼓励发展农业③主张严刑峻法④推动民族交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魏晋时期,长江下游粮食产量提高,土地价格增长,经济繁荣的地区从过去寥若星辰的"点",扩展为遍地开花的“面”。出现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赋税制度变革B.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C.北方人民南迁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南朝时期,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令地位很高,“清贵华重”,多由士族担任。但中书省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地位较低的中书舍人手中。中书舍人“既总重权,势倾天下”,多由庶族地主担任。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三省体制初步形成B.中央机构权力失衡
C.门阀士族逐渐衰落D.中书权力制约皇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4 . 三国时期是指(     
A.220-280B.202-266C.266-317D.200-280
2022-11-2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带头模仿汉民族的礼仪,作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于东郊、亲耕籍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等。这些举措旨在(     
A.提倡生活习俗的完全汉化B.大力传承汉民族文化
C.促进南北方各民族的交融D.推进鲜卑政权封建化
6 . 魏晋时期,大量的流亡农民投靠了封建主以求得庇护,大量农民沦为私家的佃客,从而脱离了国家户籍的羁绊,成为“私属”。这一时期世家大地主占有了大量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土地上的依附农民——部曲、佃客。这一社会现象(     
A.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B.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C.造成了政局的动荡不安D.妨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7 . 东晋初年,北方战乱,人民纷纷南渡,政府特别设立“侨州郡县”,以原籍口名安置,并给予减免赋役的优待。据此可知,“侨州郡县”(     
A.避免了南北民之间的矛盾B.简化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C.有利于南方的稳定与发展D.加速了东晋政权统一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十六国时期,前赵、后赵等政权,采用汉族政治制度来治理汉族地区的人民,同时又设置大单于和单于台,以统治本族民众。这一现象(     
A.反映了因俗而治的特点B.体现了选官制度的优化
C.反映了民族交融的发展D.说明了地方管理的调整
2022-10-20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规范统治秩序B.发展游牧经济
C.加速民族交融D.缩小南北差距
2022-10-12更新 | 1052次组卷 | 25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为魏晋时期的“烧烤”画像砖。据记载,“灸(烧烤)”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手法,“自泰始(西晋武帝同马炎的年号)以来,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灸肉成为魏晋时期上层贵族喜爱的一道美食。这说明(     
   
A.民族隔阂日渐消失B.民族交融得到发展
C.中原民族出现异化D.华夏认同空前加强
2022-10-08更新 | 1274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