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洛阳号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士族制度在洛阳地区得到了充分发展B.孝文帝改革推动洛阳经济文化的繁荣
C.因洛阳长期处于战乱,人口被迫南迁D.孝文帝下令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2021-12-14更新 | 293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下列少数民族中,不属于魏晋时期内迁的“五胡”是
A.女真B.鲜卑C.匈奴D.羌
3 . 3-6世纪,中国部分北方人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当时,北方人民南迁的直接原因是
A.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战乱不断
B.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繁荣
C.气候变冷,农业环境严重破坏
D.江南自然环境优越,农业收益更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相传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在云南大规模推广茶叶种植。为了纪念诸葛亮,这里的人们奉诸葛亮为茶祖。这种传说反映了三国时期
A.西南地区得到开发B.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南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2021-11-13更新 | 305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6 .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二者虽然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但是风格不同。云冈佛像的造型,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额丰、肩宽,显得庄严雄健。龙门石窟则更多地表现出中国的艺术形式,大佛的形象也由庄严肃目变为和蔼可亲。出现这种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在北方的衰落B.北魏政权的分裂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D.雕刻工匠个人审美观念的差异
7 . 下表所示为古代文学作品常用的一些人物典故及其简介。这些典故反映出东晋
典故涉及人物简介
“王右军”王羲之王羲之系琅琊王氏子弟,凭借王氏在东晋王朝的影响力,曾出任右军将军
“寄奴(小儿)”刘裕刘裕出身寒微,幼年丧母后,寄居在舅家,小名唤“寄奴”,东晋末年为将时,被同朝为官的宰相蔑称为“寄奴小儿”
A.军功集团左右朝政B.文学艺术较为繁荣
C.阶层流动相对顺畅D.士族政治影响深远
2021-10-12更新 | 889次组卷 | 2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图所示①②对应的朝代是:
A.蜀、西晋B.东汉、南朝C.东汉、西晋D.蜀、北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1981年宁夏固原北魏墓出土的木棺上的漆画(局部)。经考证,漆画绘制于太和(477-499,孝文帝年号)年间,中心内容是中原地区的历史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除汉服外,大多穿着典型的鲜卑服;下方装饰连珠纹的团花图案,显示出波斯文化的重要特征。作为实物史料,该画可以证明当时
A.中原文化占据了统治地位B.鲜卑贵族阻挠孝文帝改革
C.与西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D.不同民族间存在文化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大批迁入中原地区,建立了众多的少数民族政权。但隋唐以后,原先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如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官方民间编著的史籍中很少提到,这说明这些少数民族
A.已交融成为汉民族B.在历史进程中消亡
C.政权已被完全消灭D.迁居到遥远的边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