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普遍形成了坞堡经济。坞堡往往由一个或者数个大田庄组成,除了种植谷物桑麻之外,还种植蔬果,豢养鸡豚,自办樵蔬脂烛,生活资料基本自给自足。坞堡还组织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有自我防卫的能力。坞堡经济
①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适应 ②带有鲜明的庄园经济色彩
③阻碍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人编发为辫,状似绳索),北谓南为岛夷(海滨南蛮土著)。”这反映了
A.南宋和金的政权对峙B.南北方政权更迭频繁
C.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D.社会经济的严重倒退
2022-06-03更新 | 665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3 . 天兴元年,拓跋珪下诏议定国号,群臣建议用先代的国号“代”,汉族士人崔宏却主张“宜号为魏”“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拓跋珪认为“民俗虽殊,抚之在德”,最终选择“魏”作为国号。拓跋珪这一做法
A.带有“以夷变夏”的特征B.标志着多元一体格局的确立
C.有利于国家认同的构建D.缓和了北方各民族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魏书·高祖纪》载,太和十一年,孝文帝下诏曰:“(平城)春旱至今,野无青草。上天致谴,实由匪德。百姓无辜,将罹饥馑。寤寐思求,罔知所益。公卿内外股肱之臣,谋猷所寄,其极言无隐,以救民瘼。”材料表明孝文帝
A.深受儒家思想影响B.对臣子的控制强化
C.已在考虑迁都问题D.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5 . 为方便记忆,某同学编制了一首《初代歌》打油诗,内容如下: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一统天下清。其中“□口”处应为
A.西晋B.十六国C.东晋D.北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北魏颁布均田令,推动均田制的前提条件是
A.地主停止土地兼并B.北方各族掌握了农耕技术
C.政府减少财政收入D.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7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2022-05-30更新 | 2490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根据《魏书李宝附承子韶传》记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士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据此可知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A.削弱鲜卑贵族势力B.顺应洛阳士族要求
C.洛阳地区经济发达D.追求政权的正统性
9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221年)“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重农抑商B.少数民族内迁
C.政权更替频繁D.货币外流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魏在均田制的实施过程中,荫附户问题突出。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冲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应效法古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年无过失者则升一等”。多数农民拥护新制度,“于是海内安之”。据此推断,三长制的推行
A.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B.得到北魏各阶层的广泛支持
C.加速了北方的民族交融趋势D.有利于农民摆脱豪强的控制
2022-05-23更新 | 1055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部分校2022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