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见下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

拓跋

拔跋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长孙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
2024-04-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史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据此(       
A.北魏拓跋氏出于黄帝有了确凿的证据B.改鲜卑姓为汉姓消除了北方民族矛盾
C.拓跋改为元姓体现中华传统哲学思想D.改革提升北魏国力推动北方重新统一
2024-04-08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31次组卷 | 4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魏书》记载,398年北魏立国时,太祖拓跋珪令:“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此后对黄帝的祭祀行为越来越常见。最终在496年春,北魏朝廷以诏令的形式,法定黄帝为内迁北族的祖源。这一现象(     
A.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B.为北魏迁都长安奠定基础
C.反映内迁造成民族隔阂消解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2024-03-29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C.民族交融加强D.社会分工扩大
6 . 朱绍侯先生在《五洲同盟中天八国王》中指出:北魏时卢水胡人盖吴在陕西地区领导起义时提出五洲同盟的口号,受到了匈奴、氐、羌以及汉族人民的热烈响应。这说明当时(       )
A.民族交融是大势所趋
B.陕西民族矛盾最突出
C.民族隔阂已经消失
D.北魏孝文帝改革失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皇帝赐名是鲜卑族的重要习俗。孝文帝时期开始向北方汉族大族赐名,所赐之名都取自汉族的重要经书和史书。这一做法旨在(     
A.实行因俗而治B.延揽汉族文士C.承续华夏传统D.促进政权认同
2024-03-09更新 | 451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魏孝文帝模仿汉制在平城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北魏此举意在(     
A.促进民族交融B.推崇天人感应
C.树立正统地位D.消除改革阻力
2024-03-08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A.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C.保留着豪强特权人士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D.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
2024-03-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孝文帝本人对经学颇有研究;因此在写作诏令文时多引用《诗》等经典,常以周王朝比较北魏王朝:对于官吏,又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要求,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逐步成为主流思想B.官员管理制度日臻完善
C.儒家文化影响国家治理D.统治者复古改制的理想
2024-03-02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零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