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9 道试题
1 . 朱绍侯先生在《五洲同盟中天八国王》中指出:北魏时卢水胡人盖吴在陕西地区领导起义时提出五洲同盟的口号,受到了匈奴、氐、羌以及汉族人民的热烈响应。这说明当时(       )
A.民族交融是大势所趋
B.陕西民族矛盾最突出
C.民族隔阂已经消失
D.北魏孝文帝改革失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晋灭亡以后,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大都采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巩固、衰亡相伴始终。这反映出(     
A.胡汉之间文化差异的消失B.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C.九品中正制蕴含正统观念D.儒家治国理念发生巨大变化
2024-03-11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祁东县成章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史载,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先祖拓跋力微、沙漠汗等已经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北魏建立者拓跋珪初定中原,即“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余,天兴二年春,增国子太学生员至三千”,后来继位的统治者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这些记载表明(     
A.北魏政权全面学习汉文化B.鲜卑族率先完成封建化转型
C.中原文化加快了北魏发展D.孝文帝改革具有历史传承性
2024-03-10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魏皇帝赐名是鲜卑族的重要习俗。孝文帝时期开始向北方汉族大族赐名,所赐之名都取自汉族的重要经书和史书。这一做法旨在(     
A.实行因俗而治B.延揽汉族文士C.承续华夏传统D.促进政权认同
2024-03-09更新 | 43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南朝时期,荆楚人民“寒食节”吃“麦粥”、“六月伏日,作汤饼”,湘州人民“亟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支援陈军。此外,陈朝也曾明确要求“租田米粟、夏调绵绢丝布麦”。由这些现象可以推知南方(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稻麦轮作制度相当普及
C.农副业多种经营日盛D.农业生产呈区域化分工
6 . 南朝刘宋政权建立后,士族的兵权首先被剥夺,刘氏宗室督总诸军,士族仍然可以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而继续保持官位不坠。从刘宋到萧梁,士族出身的官员比例从72%逐渐降至52.8%。这反映了南朝时期(       
A.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空间受限
C.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D.江南大族势力逐渐崛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东晋中前期的王敦、桓温都曾能牢牢掌控一支统一的军队,而后期的谢玄统领的北府兵则是由北府诸将聚合而成,其基层的控制权往往掌握在下层武将手中。这一变化表明(     
A.门阀士族势力的衰弱B.统兵权与调兵权趋向分离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缓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魏皇帝“赐名”,是利用拓跋鲜卑传统进行统治的一种做法。孝文帝统治时期,扩大了赐名的范围,增加了赐名的人数,尤其是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并使这些大族获得赐名的人数远远超过拓跋鲜卑贵族。孝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     
A.强化祖源认同B.推动民族交融C.社会阶层流动D.抑制鲜卑贵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3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 “在4世纪的时候,中国南方还是一个没有军队的王朝,而中国北方却只有军队,没有王朝”。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混乱不堪的政治格局
C.南北社会发展迥异D.南北方民族交融加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