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东晋早期,北方南渡的侨居人口,被称为“白籍”,无需承担赋役。东晋后期,白籍人口不断地被所居郡县编入需要承担赋役的户籍之中,被称为“土断”。这一变化
A.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B.减缓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动摇了门阀士族的地位
2 .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实践,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他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既引起了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对立,也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由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B.反对民族交融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
C.主张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帝改革D.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2022-03-09更新 | 1085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北政权对峙中,南朝认为北朝的民族政权是非正统的,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魏民族;而北朝所著史书,认为正统乃属北方,北魏地处中原,是真正的正统文化所在地,而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这一现象反映出
A.民族冲突中蕴含着文化认同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
C.传统的夷夏观发生根本改变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被阻断
4 . 下表是东汉永寿三年到西晋太康元年著籍人口变化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时期户数口数
东汉永寿三年(157年)1067796056486856
三国时期14664237672881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245984016163863
A.民族交融出现高潮B.豪强地主势力获得发展
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D.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5 . 北魏均田令规定,地主按其拥有奴婢和耕牛的数量可另外获得土地。奴婢受田同农民一样,耕牛每头受田三十亩。这一规定旨在
A.保障贵族地主的利益B.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
C.平均分配土地和赋税D.提升奴婢的社会地位
2022-03-05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符氏宣称先祖为“有扈之苗裔”,后秦创立者羌人姚氏宣称“其先有虞氏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称:“朕大禹之后,居幽、朔。”

——据(唐)房玄龄等《晋书》


(1)比较材料一中两张形势图及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分析十六国国号设置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举一事例佐证这一现象的影响。
7 . 咸和年间(326―334),东晋朝廷第一次撤销部分“侨州郡县”,将治下的北方南迁而来的侨民归入南方本土的州郡县户籍,这一政策被称为“土断”。从东晋到南北朝,大规模“土断”就有十次,小规模的“土断”则难以计数。“土断”的推行
A.刺激了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在执行的过程中背离了初衷
C.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8 . 下表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一些状况。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领域发展的状况
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
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C.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D.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须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前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

——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东汉末年,刘备在成都铸造“直百五铢”大钱,重量为五铢钱的三倍,可当100枚五铢钱使用;孙权称帝后,东吴发行钱币“大泉五百”,重十二铢,与500个五铢钱等值。孙刘的措施
A.加重了对民众的剥削B.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冲击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快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