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1 . 朱绍侯先生在《五洲同盟中天八国王》中指出:北魏时卢水胡人盖吴在陕西地区领导起义时提出五洲同盟的口号,受到了匈奴、氐、羌以及汉族人民的热烈响应。这说明当时(       )
A.民族交融是大势所趋
B.陕西民族矛盾最突出
C.民族隔阂已经消失
D.北魏孝文帝改革失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91次组卷 | 12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拓跋鲜卑成“五胡”中最迟进入中原的北方民族,在其他民族已融舍入汉族的情况下,鲜卑面对的已不是如北方那样与自己语言、习性相似的人群,而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体。这个交融体迥异于自己,鲜卑完全成为交融体圈外的人。在这样一种统治压力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北魏政权只有采取汉化道路,才可能赢得汉族地主的支持,也更容易为比鲜卑更早进入中原的北方其他各族接受,民族矛盾也因此暂时会淡化,北魏政权或许可以维持下去。正基于此,北魏孝文帝在进行其他方面改革时,也以积极的态度,对北魏民族关系进行调整,促进了拓跋鲜卑的土建化过程,便利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摘编自赵野春《鲜卑汉化——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调整》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12-0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该政权统治者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进行了哪些改革?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永嘉之乱后,北方大乱,南渡的东晋朝廷存续了汉魏以来的务种文物典章制度。而到北魏后期,出现了“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的局面。与这一局面形成相关的是(     
A.少数民族的大规模内迁B.生产技术革命性的进步
C.世家大族推动文化传播D.北方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6 . 如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拓跋拔拔丘穆陵
汉姓长孙
A.消灭了鲜卑族的陋习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D.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2023-10-11更新 | 67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2022-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蓬勃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农产品和手工工业品日益丰富,商品流通范围逐步扩大,流入市场的产品日益增多,还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富商大贾。

——摘编自李生《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城逐渐成为重要的商品中心,一些新兴城市的商业功能也开始显现。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有贸易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还“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各地都市的崛起,以及遍布“百郡千邑”的“市邑”,为社会增添了数以万计的城镇平民,也为城市平民和农村人口提供了经商的便利条件。春秋战国时期以富商大贾作为经典化身的商人资本,集聚大量的货币财富,“家聚千金”“赀拟王公”者比比皆是。

——摘编自陈朝云《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及评价》

材料三   汉初郡国并行制最大的弊病就是诸侯国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央皇权产生矛盾,并对皇权和国家统一构成威胁。汉文帝接受贾谊的《治安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采取了诸如将齐国一分为七、把淮南国一分为三的措施。汉景帝又接受晁错的建议“削藩”,用战争方式平息了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的叛乱。

——《读史笔记》

材料四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描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汉初“郡国并行”所引发的最大弊端是什么?文帝与景帝用什么方法解决之?最终哪位皇帝用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3-10-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魏书序纪》载:“昭成建国二十三年(360),皇后慕容氏崩,秋七月,卫辰来会葬,因而求婚,许之。”在冯太后葬礼期间,孝文帝规定:停葬-月,停葬期间,诏令各地侍者前来奔丧,又称会葬:并守孝三年,在守孝期内,要断绝酒肉,不近女色;设附祭于太和殿。这一变化说明北魏孝文帝意在(     
A.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B.彻底革除鲜卑祭祀制度
C.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D.变革北魏传统社会习俗
2023-10-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这段文字反映了(     
A.隋都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西晋时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C.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D.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北魏孝文帝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进行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从历史发展进程上看,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有利社会的稳定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D.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