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整合。

——百度百科民族融合

材料二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此后开辟的中外交通路线称为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4-05-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根据估算全球约有八千万客家人,其中广东、江西、福建等省份共有约5000万人口,广东独占3000万,惠州、梅州、赣州、汀州为“客家四州”,“客从北方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B.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2024-05-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时代的阶段特征是(     

A.文明初现B.制度创新C.政权分立D.繁荣开放
2024-05-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图1、图2为南北朝时期文物图片,这反映了(     
A.北魏封建化改革彻底B.社会动荡利于民族经济交往
C.服制变化是民族交融的体现D.胡服更加具有实用性
2024-02-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     
A.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B.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C.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D.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2024-01-28更新 | 133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是某历史研究小组制作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表,其中①②处分别填写(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
政权更迭①文艺成就达到高峰
A.藩镇割据人口南迁B.民族交融纸币出现
C.北方战乱建安文学D.士族政治南方开发
2023-12-2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西晋时,南方冶铸业并不发达,到东晋时,扬州发展成为冶铸的中心,建康有左右二冶,荆益二州的冶铸业也有相当规模。除官府冶铁作坊之外,民间鼓铸也有发展,冶炼技术还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南方冶铸业的发展得益于(     
A.民族交融的加强B.古代经济重心的转变
C.小农经济的衰退D.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
8 .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地区时期全国所辖郡数秦岭淮水以北郡数秦岭淮水以南郡数
西汉1037429
西晋1628676
A.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B.政治中心开始实现南移
C.西汉的疆域比西晋小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2023-12-14更新 | 335次组卷 | 5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四川成都·期末
9 . 列举我国古代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交战双方)
2023-12-08更新 | 1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