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下列措施反映了(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玄宗改革D.王安石变法
2023-09-15更新 | 559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6月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末元初的史学家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感叹道:从姓氏来源看,隋唐时,重要的政治人物,固定很多是鲜卑人,但从文化水准看,他们却已经是卓越的汉族士人了,事实上再没有任何意义要辨别他们的氏族。这表明(       
A.少数民族内迁触及了中原旧的统治秩序B.隋朝以后少数民族人才辈出
C.民族融合的加强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D.孝文帝改革动摇了门第观念
2023-09-14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说,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国家颓势,并为隋唐王朝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找到了历史出口。该评价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B.实现了北魏政权的长治久安
C.为民族政策的推行创造了条件D.导致了门阀士族制度的消亡
2023-09-09更新 | 758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4 .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       

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
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
5 . 《魏书·高祖纪下》记载当时皇帝下诏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史书记载的这件事应该发生在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平城时代是北魏势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随着北魏帝国的发展,平城已不再适宜作为都城。493年秋,迁往洛阳。洛阳素有“王里”之称,却在晋末大乱时毁于兵火,“礼盛周宣《斯干》(祝贺周朝贵族宫室落成的歌辞)之制,里坊形制益发规整化。城中有“户十万九千余”,若按五口之家的标准计算,自诧升平之象。强宗大族,以侈相尚……部落心离,是北魏速亡的原因。

——摘编自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重建洛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孝文帝时期重建洛阳的活动。
2023-09-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褒衣博带、长裾雅步是汉代服饰的主流,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挎褶逐渐流行。服饰的变化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服饰文化传统的断裂B.社会主流思想的根本变动
C.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D.分裂割据与政权更迭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使“胡汉统治阶级因民族不同而引起的内部矛盾,获得解决,迅速糅合成一个统治集团”。下列改革举措最能达成上述结果的是(     
A.迁都洛阳B.通婚姻C.建立郡县D.实行均田制
9 . 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将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如图为北魏迁都路线图。据如图分析,下列关于北魏迁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迁都推动了北方的统一B.有利于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C.促进了游牧经济的发展D.反映当时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3-08-28更新 | 34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二)
10 . 观察下面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北方经济的发展B.民族文化的交融
C.社会矛盾的缓和D.民族政权的分立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