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如表中关于东晋至南朝的相关史实,可以说明当时(     
农业麦稻兼作,兴修水利
手工业丝织业技术进步
青瓷烧制技术高超
城市建康城人口众多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人口流动B.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完成
C.江南区域开发取得一定成果D.地理条件决定经济发展
2024-06-0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南齐以前,南迁的北民往往对黄籍不屑;南齐以后,政府严查黄籍,防止南迁的北民为他们的祖先窃注爵位,冒充士族,逃避徭役。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政府大力推行土断B.南方相对稳定
C.南迁人口逐渐减少D.经济重心难移
2024-05-3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南朝时,寒门人士出任品级不高的中书舍人的现象较为突出。刘宋时,寒门出身的戴法兴、戴明宝、巢尚之等人出任中书舍人,孝武帝刘骏处理官吏选授、升降和赏罚等大事,都与他们商议,然后做出决定。连士族出身的太尉王俭都自叹不如。这种现象说明(     
A.选官制度变革推动政治清明B.原有统治基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C.传统世家门阀统治彻底崩溃D.官僚政治制度基本构架已经形成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撰写“自序”都喜欢追述祖先及其家族传统,重视颂扬家族荣光和祖先事迹,家传撰修者在写家传名称时也喜欢冠以地望。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门第观念主导文化变迁B.宗法制度依然发挥作用
C.政治环境影响社会风气D.集权思想基础遭受动摇
2024-04-15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嘉末年(450年前后),“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该材料反映了南朝时期(       

A.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定型D.长江下游成为最重要的粮仓
6 . 东晋时期,盛行一种“权贵合议体制”,军国大事乃至特殊情况下的君主立嗣,都需经太宰、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尚书令等上层人物共同参议。东晋以此实现了太子的更换、帝位的更迭。由此可知,这种体制(     
A.体现了权力的制衡B.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C.得益于江南的开发D.抑制了门阀的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书》为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记载:“至于元嘉末……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南北分裂结束,国家再度统一B.民族交融加强,边疆有效开发
C.经济布局变动,经济重心南移D.北方局势动荡,北民大量南迁
8 . 东晋时期出现了成都、江陵和建康三座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期的广州因为海上贸易的兴盛而富庶,称雄海内外。东晋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抑商政策的松动B.南北政权的竞争C.民族交融的加深D.江南经济的发展
2024-02-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政局形势图。以下描述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长途贩运繁荣推动市镇经济发达B.江南地区经济地位逐步超越北方
C.三教并行的政策得到了初步执行D.士族在南方政权的地位趋于衰弱
2024-02-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扄(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宋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并指出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