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当时(     
A.北方商品经济一度严重衰退B.南方政权的整体实力占优
C.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D.物物交换是主要交换形式
2024-04-18更新 | 5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检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魏晋时期,麦、菽(豆类)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江南地区的农作物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B.南北分裂局面结束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政府夏秋两季征税
3 . 有学者指出,汉魏、魏晋政权的更迭,皆是以自上而下的禅让方式,而非自下而上的暴力手段完成新旧政权的更替,成为后世朝代更迭效仿的标准样式。这一历史现象说明当时(     
A.豪强世族力量的强大B.少数民族力量进入中原
C.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D.自耕农经济的壮大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魏皇帝赐名是鲜卑族的重要习俗。孝文帝时期开始向北方汉族大族赐名,所赐之名都取自汉族的重要经书和史书。这一做法旨在(     
A.实行因俗而治B.延揽汉族文士C.承续华夏传统D.促进政权认同
2024-03-09更新 | 43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南朝时期,荆楚人民“寒食节”吃“麦粥”、“六月伏日,作汤饼”,湘州人民“亟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支援陈军。此外,陈朝也曾明确要求“租田米粟、夏调绵绢丝布麦”。由这些现象可以推知南方(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稻麦轮作制度相当普及
C.农副业多种经营日盛D.农业生产呈区域化分工
6 . 南朝刘宋政权建立后,士族的兵权首先被剥夺,刘氏宗室督总诸军,士族仍然可以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而继续保持官位不坠。从刘宋到萧梁,士族出身的官员比例从72%逐渐降至52.8%。这反映了南朝时期(       
A.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空间受限
C.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D.江南大族势力逐渐崛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4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大量南迁,建立众多汉化政权,“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
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书》为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记载:“至于元嘉末……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南北分裂结束,国家再度统一B.民族交融加强,边疆有效开发
C.经济布局变动,经济重心南移D.北方局势动荡,北民大量南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南朝时期,多由士族担任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地位很高,但没有实权; 多由庶族担任、负责传宣诏命的中书舍人受到重用,“既总重权,势倾天下”。这一设计(     
A.基于强化皇权需要B.意在防止政治腐败
C.导致中枢权力失衡D.淡化门第等级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