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斟二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保持着密切联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李渊称帝后,“率土之众,十不存一,干戈未静,桑农咸废,调弊之后,饥寒重切”,鉴于此,武德元年(618),李渊下令唐军所行之地给复三年,自余给复一年。后又颁布《罢差科徭役诏》,宣布“新附之民,特蠲徭役,欲其休息,更无烦扰”。同年,置常平监官,以均天下之货,“市肆腾踊,则减价而出;田啬半羡,则增价而收”。武德二年,初定租调之法,每丁租二石,绢二文,绵二两,同时规定受田农民均可输庸代役,日绢三尺。武德四年,李渊下令发行开元通宝钱,“轻里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武德六年,发布《劝农诏》,命令州县牧宰,对追征输送,及寻常营造,一律停止。武德七年,又重新颁布均田令,规定丁男、中男给田100款,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武德八年,李渊鉴于各地斗秤轻重大小不一,令太府检校诸州权量。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但同时,武德年间还存在“政刑纰缪,官方弛紊”的弊端,以及官员烦多、开支加大的问题,受种种条件制约李渊未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摘编自王士立《略论唐初李渊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李渊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唐初李渊经济改革。
2024-01-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 “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如唐高宗时期靺鞨人李谨行出任右卫大将军。据此可知,唐朝时期(     
A.中外贸易交流频繁B.民族政策较为开放C.世家大族走向衰落D.边疆治理趋于完备
4 . 据统计,盛唐时期先后任职的82位节度使中,任期6年以上者,只占总数的9.5%,还不到十分之一;兼统两道以上者,也仅占总数的九分之一,且大多兼统时间不长。这一现象说明盛唐时期(     
A.中央注重对地方官员的监察B.藩镇割据势力有所弱化
C.朝廷有意防范外重内轻局面D.地方行政机构变动频繁
2023-12-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贞观三年,中郎将常何上书直言朝政,太宗凭自己对常何的了解,认定奏章非常何所作,追问之下,常何承认是自己的门客马周代拟。太宗立即召见马周,予以重用,并赐常何绢三百匹鼓励荐贤。唐太宗这样做(     
A.建立了科举选官的制度B.形成了重视人才的文风
C.推动了贞观之治的形成D.有利于经济制度的变革
2023-12-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改称为凤阁鸾台,并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风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由此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旨在(     
A.加强了皇帝制度B.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C.提高行政效率D.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7 . 在唐代社会里各大城市都会有官府管理严密的市场,长安、洛阳、扬州、益州等都有东市、西市,亦有增建南市、北市的。在水路交通要冲之处,民间贸易逐渐形成的草市,也相当繁盛,逐渐形成市镇。这反映出,唐代(     
A.国家管理的加强B.交通条件的改善
C.市镇经济的兴盛D.商品经济的繁荣
8 . 唐朝对边疆内附民族实行羁縻府州制度,将其部落组织纳入自己的行政体系之中,唐朝承认和保护这些部落首领的地位。唐太宗在谈及民族关系时说道:“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据此可知,唐朝(       
A.民族交往推动各民族文化认同B.民族交融扩大了唐朝的疆域
C.开明的民族政策利于边疆治理D.朝廷实现了对周边有效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 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023-06-18更新 | 457次组卷 | 110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3月份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2023-06-14更新 | 6466次组卷 | 54卷引用:四川省平乐县阳安乡阳安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