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隋代在京师及诸州为铁钱“立榜”“置样”,“不中样者,不人于市”,凡发现(铜钱)“非官铸者,皆毁之,其铜入官”。唐代在“历代采铸”的梓州铜山县“置监署官”。这些举措(     
A.旨在打击商人巩固统治B.提高了手工业的工艺水平
C.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强了国家经济控制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政府明文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长安富民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国中巨豪也。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在朝名寮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一变化反映出唐中期(     
A.商人积极参与政治B.重农抑商政策调整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科举制度趋于完善
2024-04-27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卷
3 . 唐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在接受少数民族的臣服之后,允许他们保留军队,但唐朝政府享有征调权,这样不但有效地利用了少数民族守疆卫土,而且有助于少数民族上层维护自身的统治,并且客观上也增强了唐朝的军事力量。据此推之,这一政策(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藩镇的管理B.弥补了政府控制力不足问题
C.推动了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D.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朝贡关系
2024-04-23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翻车,又称龙骨水车,是汉魏时期在北方广泛使用的一种提水灌溉农具。据记载,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朝廷征集江南水车匠赴京,所成水车,分发畿内诸县令,令依样制造,以广溉种。这一史实反映出当时(     
A.北方稻作农业得到推广B.技术传播仰赖政府推动
C.南方耕作技术发展进步D.南北经济形势发生逆转
2024-04-21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唐以后,歙州(安徽)的祁门县“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湖州的长城县(今浙江长兴) “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经济发展具有地域差异B.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现象
C.经济重心逐渐开始转移D.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6 . 唐律规定,诸市司每旬按三等(精、次、粗)估定物价,使物价在政府要求的范围内波动。从发掘的文书来看,唐代有关物价的各种规定在西域地区也得到了贯彻执行。这反映出唐代(     
A.长途贩运贸易得到发展B.传统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C.朝廷重视规范商业秩序D.价格变动影响市场秩序
2024-03-06更新 | 247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好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玄武门之变作为历史上的著名历史事件,一直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太宗(李世民)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建成、元吉(李世民的兄与弟)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逆败散。

——《旧唐书·隐太子传》(《旧唐书》,成书于后晋945年,后晋赵莹主持编修。被列为“二十四史”之一。)

材料二   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日:“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材料三   (地府判官)自出问头(写在纸上审讯犯人的问题)云:“问大唐天子……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仰答!”……(皇帝)把得问头寻读,闷闷不已。

——小说《唐太宗入冥记》

材料四   玄武门守将常何的墓志铭拓本在敦煌被发现,铭文记载:武德七年,(常何)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负责玄武门守卫)。

材料五   太宗曰:“今欲自看国史……卿可撰录进来。”太宗见(玄武门之变)当日事,语多微文(隐晦)。乃谓玄龄曰:“……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7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方先发动的还是李建成李元吉一方先发动的?结合材料信息说明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2024-01-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各族在文化上的联系和交融,是各族在经济及政治上联系和交流的反映和升华。它表明这一时期各族的交融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为汉民族的形成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战国时,东北方的燕国使辽河、海河流域各族逐步与华夏民族交融。自称“蛮夷”的楚族,纵横于汉水、长江流域,成为华夏民族在南方的主要分支。西方的秦国经商鞅变法,进一步吸收、继承和发展了华夏文化,后来居上,一跃而成了华夏民族重要的分支。随着铁农具的普遍使用,适应商业发展的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交通的发达,城市的繁荣,华夏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于是出现了“四海之内若一家”“天下定于一”的共同心理素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西汉时期,西北边塞与匈奴累年作战。为妥善安置“四夷”,西汉多置属国,自两汉时期先后设置安定、天水、张掖等属国,此后属国制度逐渐从西北边塞扩展至东北、西南方向。属国对降附民族进行集中管理,保留其原有的社会组织,这些属国至东汉时期已陆续郡县化了。此外,针对西域与东北边疆的现实,两汉时期还设置了西域都护、长使、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以及使匈奴中郎将等边疆管理机构和职官。

——摘编自卜宪群、袁宝龙《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实践经验与教训》

材料三

时间事件
贞观九年(635年)唐军击破控制今青海、甘肃一带的吐谷浑,吐谷浑降服于唐朝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灭西域高昌国,设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
贞观十八年至贞观二十二年
644648年)
唐在西域灭焉耆,破龟兹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唐灭西突厥,唐朝声威跨越葱岭,到达波斯

——摘编自白寿彝等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重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汉边疆治理的方式及其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前期能控制西域的原因并指出其经略西北边疆地区的制度性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中国古代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9 . 唐德宗时,回鹘曾因助唐平史朝义之乱,便恃功“不修蕃臣礼”。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许咸安公主与之,回鹘可汗“礼甚恭”,并说“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这一变化说明唐代(     
A.加强了对回鹘地区的管理B.天下共主的局面促成国家大一统
C.注重与周边民族的交流D.少数民族政权威胁中原王朝统治
10 . 晚唐诗人姚合在《庄居野行》中写道:“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插花作牙侩, 城市称雄霸。梳头半列肆,笑语皆机诈。 ”诗中情景出现的根源在于(     
A.社会门第观念淡化B.重商主义不断盛行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阶层流动逐渐增强
2023-12-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